这份指导意见提出:指导慢性病患者配备智能体重秤、可穿戴智能检测设备等

  • 2025-10-29 22:16
  • 作者:王晓冬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 (记者王晓冬) 指导有需求、有条件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慢阻肺病患者等慢性病患者配备智能体重秤、可穿戴智能检测设备、发挥医学人工智能辅助技术的作用,方便慢性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10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制定并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挥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优势,加强基层慢性病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务指明了方向。


  为落实《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指导意见》要求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优势以及紧密型医联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集成作用,更好地在城乡社区为群众提供系统、连续、优质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


  《指导意见》指出,到2027年,开展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县(市、区)基本实现基层慢性病健康管理全流程服务,慢性病患者对基层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的利用逐步提高,城乡社区居民慢性病相关的健康行为和健康素养得到改善提升。到2030年,慢性病系统连续服务模式在基层广泛应用,服务惠及人群进一步扩大,居民获得感不断增强。


  《指导意见》要求整合基层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功能,核心是发挥好四类机构的作用。一是发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枢纽作用,开展慢性病预防、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以及对接转诊服务等。二是发挥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基础性作用,开展健康教育,对慢性病患者进行评估、随访、分类干预指导、健康咨询等,必要时指导转诊。三是发挥紧密型医联体牵头医院或上级医院支持作用,加强慢性病危象及严重并发症患者管理,指导和支持基层开展工作。四是发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技术指导作用。


  为促进基层慢性病健康管理全流程服务,《指导意见》指出,重点从开展慢性病风险评估与服务、慢性病患者分类分级健康管理服务、慢性病患者多病共管服务、慢性病中医药健康服务、慢性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等5个方面开展工作,优化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推动形成综合、系统、连续服务,增强居民获得感。


(责任编辑:郭肖)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