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该怎么吃?中医建议是……

  • 2025-05-16 16:23
  • 作者:蒋红瑜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记者蒋红瑜) “不同节气与不同人群,该怎么选择药膳?”“要‘冬病夏治’,药膳食疗有何良方?”“想改善睡眠质量,该怎么吃?”……5月15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的“饮食中的中医养生”专题发布会上,来自广东省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医疗机构的专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建议。


  小满节气南北选择不同


  “食疗,我们讲究要‘三因制宜’,需要结合不同的时节、人群、地域设置个性化的食疗计划。”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在会上如是说。


  小满节气,气温高、雨水多、湿气重,南北地域差异大。南方地区偏湿热,由于出汗多,人体的阳气外泄,外界的湿邪容易侵蚀人体,引起湿疹、疮疖,以及胃肠道的不适。


  张忠德建议,南方地区饮食以清热化湿为主,可用白扁豆、赤小豆、薏苡仁等做成药膳,比如白扁豆赤小豆生姜瘦肉汤,或木棉花薏苡仁陈皮排骨汤等。


  而北方地区气温上升且雨水增多,但早晚温差大。除了肠胃道的不适,人体还会出现鼻子痒、皮肤痒、眼睛痒等过敏症状。因此除了祛湿、祛热外,还要兼顾补气健脾,可食用五指毛桃瘦肉汤或党参瘦肉汤。


  儿童、孕产妇、老年人该怎么吃


  张忠德还介绍了儿童、孕产妇、老年人等特殊群体选择药膳时的注意事项。


  据介绍,儿童的体质特点为“肺常不足、脾虚、心肝有余”。如果小孩肺气不足,可用五指毛桃、太子参、党参等补益肺气,食用太子参牛肉汤等相关药膳。而脾胃虚的小孩容易出现胃口不好、积食等症状,可用山药、麦芽、山楂等健脾益气。心火、肝火旺的小孩容易烦躁、睡觉不安,可用麦芽搭配灯芯花、莲子心等煮水煮汤饮用。


  孕妇可用党参、桑椹、龙眼肉做成的药膳补气血,还可以用砂仁、白术、陈皮煮汤,健脾补气,帮助安胎。在月子期间,产妇可用益母草、当归、桃仁等促进恶露排出,同时还可用黄酒、米酒、猪脚姜驱寒养血。


  老年人可用党参、芡实、巴戟天、牛大力等做成的药膳健脾补气、补肝肾,如牛大力猪骨头汤与党参芡实鸡汤等。但对于容易上火人群,在煲汤之时需注意加上沙参,以养阴润燥;容积食人群可加上麦芽,帮助健脾消食。


  “冬病夏治”需辨证施膳


  “冬病夏治”是广为人知的中医理念,除了“三伏贴”等穴位贴敷疗法外,在中医膳食调养方面有哪些建议呢?


  “通过‘冬病夏治’辨证施膳,可以调养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和治疗冬季易发的疾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王宜认为,在日常生活的饮食中,有四点值得关注。


  一是要关注温热性的食物。夏季气温高,但人体阳气浮于外,内里又相对虚寒,可适当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桂圆、韭菜、生姜等,温补阳气。


  二是注重健脾利湿。夏季暑热,易伤脾胃,宜食用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薏米、白扁豆、红豆。


  三是要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天气热、人体出汗多,不仅应多饮水,还应选择一些水分充足、维生素丰富的果蔬类食品。


  四是因人而异,辨体质施膳。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饮食调养方式。


  改善睡眠质量也有食疗方


  要改善睡眠质量,可常用具有安定神志作用的食物和药食两用物质。这类安神膳品主要适用于因心气虚、心血虚或心火旺盛导致心神不宁、心悸、失眠等症状。


  王宜建议,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饮食多样化,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适当增加具有补心安神功效的食材,如百合、莲子、桂圆、大枣、小麦、核桃等;晚餐注意节制,避免过饱或进食过晚;睡前不宜进食,也不要大量饮水,以防食物刺激大脑皮质的兴奋和夜尿增多影响睡眠。


  她还推荐了三个简单易行的食疗方。


  方子一:酸枣仁黄芪小米粥,用于心气虚型的健忘失眠。其做法是,先将酸枣仁和黄芪煮汤汁,之后取其汤汁放入洗净的小米中煮粥。建议在晚餐时食用。


  方子二:莲子瘦肉汤,适合失眠伴有气短乏力的人群。莲子瘦肉两者共同炖制后可调味,在晚餐时食用。


  方子三:胡桃肉黑芝麻粉,适用于心悸失眠症。其做法是,将胡桃肉和黑芝麻炒熟后研碎,在调味之后(咸甜都可)食用,可每天吃一汤勺。


(责任编辑:常靖婕)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