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药”“神器”骗局、“专家人设”造假……市场监管总局重拳打击这些直播乱象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记者郭婷)10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整治私域直播虚假宣传违法行为”专题新闻发布会。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一级巡视员杨洪丰介绍,目前,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对私域直播虚假宣传违法行为立案30件,其中私域直播平台6件,直播商家24件。已处罚没金额293万元,拟处罚没金额约663万元。
所谓私域直播,是相对于针对不确定对象的公域直播而言的一种互动营销直播活动,主要指企业或个人基于自有流量池(如微信群、企业微信、小程序等),针对已建立联系的特定用户群体,通过直播方式与用户进行互动和沟通的一种营销模式。
近年来,部分不法商家通过“免费健康讲座”“专家义诊”“直播领福利”等形式精准“围猎”老年群体,将其引流至微信群等私域直播间实施虚假营销,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
杨洪丰介绍,从市场监管部门已查办的相关案件分析,私域直播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有:虚假宣传与夸大功效,通过低价商品、免费体验活动引流,用虚构身份、虚假原料、虚构疗效等伪造信息进行虚假宣传,将普通商品包装成医治百病的“神药”“神器”,诱导老年消费者购买高价商品。“专家人设”造假,部分直播间通过“伪科学养生课”“专家一对一咨询”等形式诱导营销,而所谓“专家”往往没有真实的专业背景和资质。产品资质造假,一些私域直播间销售的产品没有合法资质,却伪造或冒用批准文号、认证标志等,误导消费,如将普通食品宣传为具有治疗功效的药品,或将普通保健品宣传为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产品。消费维权困难,不法商家往往通过“播完即关”、屏蔽信息、解散群组等方式销毁证据、逃避责任,并通过虚构售后服务、拖延退款等手段,进一步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杨洪丰表示,针对违法行为向私域直播领域蔓延发展、规避监管的趋势,市场监管总局全程跟踪调度,对涉嫌虚假宣传的私域直播间、私域直播平台、相关产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等违法主体实施全链条打击。目前,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对私域直播虚假宣传违法行为立案30件,其中私域直播平台6件,直播商家24件。已处罚没金额293万元,拟处罚没金额约663万元。根据案件调查情况,市场监管部门将及时向社会发布私域直播虚假宣传典型案例,发挥“查处一案、警示一片、规范行业”的作用。
此外,针对一些不法商家利用私域群聊诱导消费者进入私域直播的问题,市场监管总局约谈相关平台企业,要求其压实主体责任、履行社会义务,通过配合监管部门办案取证、采用技术措施对存在涉嫌违法内容的外部链接进行限制访问、加大对消费者宣传提示等进行协助治理打击,积极支持市场监管部门对违规私域直播平台执法办案。针对媒体反映的“私域直播老年人消费陷阱”相关舆情,市场监管总局迅速采取行动,部署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对相关违法线索进行核查。涉嫌违法经营主体均已被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
(责任编辑:宋莉)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