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金林:功能性治愈推进乙肝防治进程

  • 2025-04-11 15:43
  • 作者:常锐博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 3月26日至30日,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在北京召开,会上,全球各界代表围绕“多元合作:创造消除和治愈的奇迹”展开深度对话。其中,乙肝治疗“功能性治愈”取得的突破进展以及“中国经验”在全球乙肝防治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引发了广泛关注。


  “在政策引导、药物创新和诊疗体系革新推动下,中国已实现乙肝新发感染率的大幅下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指出,“乙肝‘功能性治愈’研究现已出现突破性进展,未来我们需继续在早筛早诊、患者全程管理与多学科合作等领域共同发力,加速消除乙肝危害。”


图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 侯金林

图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 侯金林


  乙肝防治进入“存量时代”


  “增量很少,存量巨大。”侯金林用八个字来概括我国乙肝的发病现状。


  我国目前约有7500万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尽管新发感染率大幅下降,然而感染基数庞大,且目前慢性乙肝诊断率仅为22%,治疗率仅为15%,距离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6年提出的“到2030年消除作为一种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病毒性肝炎”目标仍有一定距离。“我国已进入乙肝的‘存量时代’,乙肝诊疗现状依旧严峻。”侯金林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乙肝患者的症状往往十分隐匿,如果早期筛查和诊断不到位,极易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重大疾病,大幅增加治疗难度和患者负担。“我国每年差不多有40万肝癌发病人群,其中80%与乙肝相关。”侯金林强调,“提高乙肝的诊断和治疗率已成为防治乙肝的当务之急。”


  乙肝防治“中国经验”


  过去30年,我国在乙肝防控领域做出了许多努力。2002年,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新生儿免疫规划,2005年实现了新生儿乙肝疫苗免费接种。


  在乙肝的筛查和诊断方面,我国也在逐渐加大筛查力度,逐步探索向“筛查-诊断-治愈”全周期管理、多学科协作模式的转变路径。据侯金林介绍,广东及福建等省份,相继开展大规模乙肝筛查计划:福建省到2024年已完成200万人的筛查量;广东省预计在2026年底完成不低于1400万人的筛查。


  在治疗领域,侯金林表示,“从20世纪90年代末首个抗病毒药物问世,到现在口服抗病毒药物的出现,已经能够有效控制乙肝病毒复制,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探索乙肝治疗新目标


  尽管实践证明,乙肝可防可控可治,但侯金林认为目前的治疗手段仍存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当前的抗病毒药物可能需要患者长期甚至终身服用,不仅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治疗信心,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心理负担。”


  随着对乙肝病毒研究的深入,乙肝治疗目标也从单纯抑制病毒转向“功能性治愈”。中华医学会最新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中提到“对于部分适合条件的慢性乙肝患者,应追求功能性治愈”。


  “所谓功能性治愈,通常指乙肝患者停止抗病毒治疗后24周后,乙肝表面抗原(HBsAg)持续阴性,伴或不伴血清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出现,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低于最低检测下限,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正常3。”侯金林介绍道,“功能性治愈意味着患者停药后病毒持续受控,肝硬化、肝癌等风险显著降低。”


  在侯金林看来,实现乙肝功能性治愈不仅能够减轻患者负担,也为实现WHO“2030目标”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要求提供了重要支撑。


  “功能性治愈为治疗乙肝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方向。”侯金林说,治疗乙肝创新药物研发进展迅速,包括反义寡核苷酸(ASO)药物在内的多种新型技术路线也已在“功能性治愈”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乐观估计到明年年底或后年,在国际和国内可能有上市的全新药物,使得乙肝功能性治愈从梦想变成现实。”(常锐博)


(责任编辑:常靖婕)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