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型施治,避免头痛反复发作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头痛已成为困扰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常见症状。无论是高强度工作带来的压力,还是不规律的作息习惯,都可能引发头痛。了解头痛的成因和类型,调整生活方式,科学用药,能够避免头痛反复发作。
临床表现多样化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按照病因和临床特点主要分为原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和颅神经痛三大类,每种头痛的临床表现各有不同。
原发性头痛包括偏头痛、紧张型头痛和丛集性头痛。偏头痛表现为一侧或双侧搏动性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疼痛可持续4~72小时;紧张型头痛表现为双侧压迫性或紧束感疼痛,如同戴了紧箍咒一般,疼痛程度为轻到中等,可持续30分钟至数天;丛集性头痛表现为一侧眼眶周围剧烈疼痛,常伴有同侧眼结膜充血、流泪、鼻塞等,疼痛持续15分钟至3小时。
继发性头痛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头痛症状。如感冒发热性头痛表现为全头部钝痛,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高血压性头痛多见于枕部和太阳穴,呈胀痛或跳痛,晨起时较重;颈椎病性头痛多位于枕部、颞部,伴有颈肩部僵硬感;鼻窦炎性头痛多位于前额、眉弓或面颊部,伴有鼻塞、流涕等症状。
颅神经痛主要包括三叉神经痛和枕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表现为面部一侧闪电样剧痛,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可因轻触、咀嚼、说话等动作诱发;枕神经痛表现为枕部和颈后部的刺痛或灼痛,疼痛可放射至头顶。
治疗药物种类多
治疗头痛的药物制剂有片剂、胶囊、颗粒、喷雾剂、贴剂等多种剂型,既有西药也有中成药,为不同类型的头痛患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对乙酰氨基酚片是家庭常备的解热镇痛药,有“退烧止痛双保险”的美誉,适用于各种轻中度头痛,对胃肠刺激较小。布洛芬缓释片具有长效镇痛的特点,一天只需服用两次,特别适合上班族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除了可以用来止痛,小剂量长期服用时还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可谓“一药多用”。
头痛宁胶囊具有平肝潜阳、镇痛止痛的功效,专门针对因压力大、脾气急躁引起的头痛。复方羊角胶囊能够平息肝火,缓解因熬夜上火导致的头痛伴眩晕。天麻头痛胶囊含有天麻成分,特别适合女性血虚型头痛。
正天丸颗粒是治疗偏头痛的经典中成药,有疏风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对于反复发作的偏头痛效果显著。川芎茶调颗粒专治外感风邪引起的头痛,感冒时头痛可以尝试这个“古方新用”中成药。
麝香止痛喷雾剂可以直接喷在太阳穴,通过皮肤吸收快速缓解头痛,使用方便,起效迅速。薄荷止痛喷雾具有清凉止痛的作用,在炎热夏季使用较为舒适。
麝香壮骨膏可贴于颈部,专门缓解颈椎病引起的头痛。伤湿止痛膏贴在太阳穴,对紧张型头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对于严重的偏头痛,医生可能会开曲普坦类“特效药”。该类药物能在短时间内显著缓解疼痛,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对于经常头痛的患者,医生可能建议服用一些预防性药物。使用该类药物就像给大脑撑起一把“保护伞”,可减少头痛发作的频率和强度。
除了药物治疗,还有许多“绿色疗法”值得尝试。针灸被誉为“不吃药的止痛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缓解头痛。按摩、推拿可以放松紧张的肌肉,改善血液循环,对颈源性头痛较为有效。热敷也是简单有效的方法,就像给疼痛的头部做个“温泉浴”。
科学预防保健康
想要有效预防头痛,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诱发因素。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成人每日睡眠时长应为7~9小时,要避免熬夜和睡眠不足。睡眠不规律是引发头痛的重要因素,要形成固定的睡眠时间,即使在周末也要保持相对规律的作息。
合理饮食。避免空腹时间过长,三餐要规律。某些食物可能诱发偏头痛,如含酪胺的食物(陈年奶酪、红酒)、含亚硝酸盐的食物(香肠、腌肉)、含咖啡因的食物(咖啡、巧克力)等,应适量摄入或避免摄入。脱水也是头痛的常见诱因,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控制压力。学会科学的压力管理方法,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放松技巧。工作中要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适量运动。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减少头痛发作的频率和强度。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行等。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剧烈的运动,以免诱发头痛。
环境调节。保持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舒适性,避免强光、噪声、异味等刺激。电脑工作者要注意屏幕亮度适中,避免长时间盯着屏幕。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纠正姿势。长期保持不良姿势,特别是颈部前倾、肩膀耸起等,容易引发紧张型头痛。工作时要注意调整座椅高度,保持正确的坐姿。使用电脑时,屏幕顶部应与眼睛平行或略低。
了解并避免个人头痛诱发因素。常见诱因包括某些食物、强烈气味(香水味、油漆味)、天气变化、月经周期、某些药物等。女性要注意月经期前后的头痛变化。
此外,对于频繁发作的头痛,还应定期进行医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高血压、颈椎病、鼻窦炎等疾病都可能引起继发性头痛,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个体化治疗更精准
头痛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方案,不同类型的头痛应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
偏头痛患者,急性期应尽早使用特效药物,如曲普坦类药物,在头痛开始的2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预防性治疗适用于每月发作4次以上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
紧张型头痛,主要采用解热镇痛药治疗,同时要重视心理调节和压力管理。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针灸等也有良好效果。
丛集性头痛,氧气吸入是首选的急性期治疗方法,维拉帕米是首选的预防性药物。
对于继发性头痛,关键是治疗原发疾病。如高血压性头痛需要控制血压,颈椎病性头痛需要治疗颈椎疾病,感冒性头痛需要抗病毒或对症治疗。
长期频繁使用止痛药可能导致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应避免每月使用止痛药超过10天。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需特别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老年人用药要注意肝肾功能,适当减少剂量。儿童用药应按体重计算剂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
联合治疗效果更好。对于顽固性头痛,可采用药物治疗联合非药物治疗的综合方案。如偏头痛患者可采用“药物预防+急性期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心理治疗”的综合疗法。
现代医学对头痛的认识不断深入,治疗方法也日趋完善。患者应树立科学的治疗观念,既不要忽视头痛症状,也不要过度恐慌。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通过合理用药、生活调理和心理调节,大多数头痛都能得到有效控制,让我们重新拥有清醒的头脑,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作者单位:北京市和平里医院)
(责任编辑:曲雪洁)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