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员说 | 中药材检验能力亟待提升

  • 2021-08-10 16:57
  • 作者:杨梅春
  •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随着医药产业的发展,药品检验检测领域也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检验机构逐渐完备,检验人才队伍建设日趋完善,药品检验能力不断提升。然而,面对新的药学发展形势,尤其是中药研发和应用领域,中药材作为源头,其质量控制方面的短板日益显现。文章分析了中药材检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提升中药材检验能力,以更好地保证中药质量安全。


中药材质量检验存在诸多问题


药品检测是对药品的质量、成分、重金属、不良反应、密封性、外观、理化性质等方面进行检测,以及时发现不合格的药品,避免劣质药品流入市场,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在中药领域,中药材是中药研发和生产的源头,中药材的品质是影响中药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中药材的外观性状、鉴别、含量、水分、灰分、有害元素等方面进行检验分析,是考察中药材质量、发现不合格中药材的必要手段。


当前,中药材检验领域存在若干问题:


一是中药材检验标准缺乏。中药材种类很多,目前记载的中药材有一万多种,而国家药品标准和地方药品标准收载的中药材大约只有1000种。换言之,有标准的药材质量可以保证,如果一些药品标准未收载的中药材用于临床,检验问题如何解决,药材质量如何保证,需要深入思考。


二是考察中药材质量的指标物质与药效的关联不够明确。药品检验的技术和设备不断进步和更新,中药材含量测定是利用如液相、气相等分析仪器,检测含有的某种化学物质含量,含量达标就合格。而中药材比较特殊,同一种中药材,在不同环境和栽培方式以及处理方式下,所含有的某种化学物质含量一致,但药效往往不一定一致。或者制定质量考察指标时并未考虑药品疗效,没有明确指标物质与药效之间有什么关联。


三是中药材质量标准不科学。很多中药材所含已知化学物质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中药材质量标准,不是一一检验所有化学物质的含量,往往只是检验含量大、或常见及易检出的化学成分,大部分所含物质没有检验指标,这样的检验结果并不是“真正”能够全面反映药材质量的检验结果。


提升检验能力 完善标准体系


安全有效、质量稳定的中药材,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安全性、有效性的基础,也是中医药国际化、产业化的基础。如何把好中药材质量关,笔者从检验能力和标准建设等方面提出如下思考:


一是完善中药材检验制度,提高检验能力。包括建立中药材检验信息管理处置平台,实现全过程监督,强化内部规章制度、检验技术、风险防范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活动,促进检验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是大力开展标准研究起草工作,推进中药材质量管理规范化。采取以企业为主体研究申请、专家评审、发布推广等方式,大力推进中药材标准研究,促进更多中药材用于临床。由省级药监部门确定标准承担企业,标准研究完成后,由省级药监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验收,验收通过,可作为地方药品标准发布实施,同时药监部门积极协助企业申报国家标准研究工作。


三是完善中药材标准评价体系。中药材的疗效,取决于药材的整体,在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时从中药材功能主治入手,以药材含有的化学物质为基础,尽可能选择与功能有关联的物质作为考察指标,制定控制标准,从有效性方面更好地控制药品质量。


四是完善中药材质量标准,客观评价中药材质量状况。评价中药材质量应采用与标准中药材相对照的办法,通过考察被检测中药材紫外光谱、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等各种特性与标准药材的一致性来评价中药材质量。中药材为多组分复杂体系,中药材的紫外光谱、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可以通过指纹图谱技术较为全面地反映出来,通过建立标准中药材指纹图谱,就能对中药材质量进行整体评价,进而推动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和加工的规范化。(甘肃省药监局审核查验中心 杨梅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陆悦)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