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生物原创新药泰它西普将迎收获期

  • 2019-12-11 09:50
  • 作者:康绍博
  • 来源:中国医药报

  11月13日,在美国亚特兰大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年会上,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吴迪博士所作的“关于红斑狼疮患者的泰它西普一项2b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结果”的报告,吸引了全球风湿病专家的目光,成为大会焦点。与此同时,从中国传来一条激动人心的消息——泰它西普的上市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正式受理。


荣昌生物研发人员在操作全球首台一次性袋2000L赛多利斯生物反应器。

荣昌生物研发人员在操作全球首台一次性袋2000L赛多利斯生物反应器。


  事实上,泰它西普的诞生,缘于一位海归博士的中国新药追求——


  相较于美国等其他国家和地区,为什么中国患者不能第一时间用上世界上最新研发出的药物?2008年,带着这样的困惑和不甘,身在美国的房健民博士下定了回国研发新药的决心。他远渡重洋,回到祖国,创建荣昌生物制药(烟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昌生物),担任公司CEO……


  十余年后,房健民倾注研制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多种自身免疫疾病的泰它西普,终于将修成正果。


  泰它西普获多方认可和关注


  “这是中国原创新药研究成果第一次登上ACR年会主会场,也是泰它西普首次在国外学术会议上发布研究数据。”虽然时过几周,但当房健民提起ACR年会时,仍洋溢着由衷的自豪与喜悦。据他介绍,ACR年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风湿免疫病学专业会议,泰它西普相关成果能获得在ACR年会万人主会场上作口头报告的资格实属难得,标志着我国新药研究在自身免疫疾病领域取得重大进步。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在中国开展的泰它西普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关键临床试验达到了国际上公认的临床终点,泰它西普药物治疗组患者48周狼疮应答指数(SRI-4)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别;在安全性方面也表现优异,患者耐受性良好。ACR年会上,吴迪兴奋地表示,超过70%接受泰它西普治疗的患者,在本试验中病情得到明显改善。


荣昌生物质量中心人员在实验室工作。

荣昌生物质量中心人员在实验室工作。


  “现场听众对泰它西普研究成果反响非常热烈,以至于本该只有两三个问题的提问环节,最终提出了十余个问题,严重超时,这足以看出社会各界对泰它西普研发进展倾入了高度关注。”房健民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时兴奋地说。


  在ACR年会期间,从中国传来一条令人欣喜的消息——荣昌生物向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简称药审中心)提交的泰它西普新药上市申请获得正式受理,受理号为CXSS1900040。这意味着,泰它西普研发即将迎来收获期。


  据了解,7月12日,荣昌生物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泰它西普临床研究数据新闻发布会,向全球公开发布泰它西普治疗SLE的关键性临床研究结果;8月26日,荣昌生物收到了美国FDA关于泰它西普在美国进行Ⅱ期临床试验的许可,适应证为SLE;9月21日,泰它西普应邀参加第四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并在会上发布了相关研究数据;9月24日,泰它西普一系列临床试验数据出现在亚太生物医药合作峰会上……


  “药审中心受理泰它西普上市申请,让我们更有信心让我国患者第一时间用上最新、最好的药物,比西方国家更早。”房健民说。


  双靶点机制释放治疗能效


  SLE是一种复杂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常常导致多器官、多系统损害。目前,我国SLE患者约有100万人,患病率为70/10万人,其中大多数是15~45岁的育龄妇女。


  “马路上的交通秩序需要靠红绿信号灯来控制,而体内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也需要各种信号来实现对人体内免疫反应的调控。”房健民用形象的比喻向记者介绍了SLE的发病机制。他表示,人体免疫系统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可以发现突变细胞,识别并防御外来病原生物。但免疫系统某些“关卡”的信号混乱失灵,不能正确传递信息时,就会导致免疫系统失调,将人体自身正常的部分也当作外来抗原进行攻击,致使发生自身免疫疾病,例如SLE。


  尽管SLE危害严重,临床需求巨大,但SLE新药研发却异常困难,近年来国际上多个项目均以失败告终。自1955年羟氯喹获批上市以来,美国FDA在过去60多年里只批准过一个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新药上市,即2011年获批的贝利木单抗。但贝利木单抗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与对照组相比,仅有百分之十左右的患者能够在临床上受益。SLE实际临床需求仍难以满足。


  “BLyS和APRIL是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关键因子,该因子的过度表达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B淋巴细胞相关的自身免疫疾病的重要原因。而贝利木单抗治疗效果欠佳的重要原因在于,只针对BLyS一个靶向,无法抑制APRIL。”房健民解释说,荣昌生物的科研团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分析了以往临床试验的经验,使泰它西普具有全新的药物结构和双靶点作用机制,做到同时抑制BLyS和APRIL,更加有效地降低机体免疫反应,达到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目的。


  “实践中,泰它西普展现出良好的临床进展。”吴迪表示,2016~2019年,泰它西普在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进行的临床试验共有249位患者入组,按照3∶1的比例使用泰它西普和安慰剂。揭盲后的数据显示,接受泰它西普治疗的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疾病复发减少。


  医生和患者看好泰它西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使用泰它西普治疗可以减少患者的激素用量。吴迪告诉记者,在SLE治疗过程中,大剂量使用激素,可以在短期内使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但长期使用激素会对患者产生很大副作用,其对身体的损害程度甚至超过SLE本身。多数SLE患者死亡的原因是因为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感染,而大剂量使用激素会加速心脑血管的病变并导致感染。泰它西普无疑给SLE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SLE只是泰它西普的第一个适应证,其在自身免疫疾病领域还有更多可能。房健民表示,泰它西普还有6个适应证处在不同临床试验阶段,希望能给越来越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政策东风加速新药成果转化


  “回想当初,做出回国的决定也需要下很大的决心。”房健民谈起十年前回国时的情景时还在为自己的“运气”感慨,当时在美国加州,生活安逸,收入也高,气候更适宜。最重要的是,2008年我国的医药行业,尤其是生物制药研发体系并不成熟,能否在国内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功研发出新药都还是未知数。


  “但是我非常幸运,恰好赶上了国内医药行业发展大潮。”房健民真切地表示。确实如此,我国于2008年启动实施“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助推医药企业创新、产业发展。截至2019年7月,累计139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其中1类新药44个,数量是专项实施前的8倍。大量新药的出现,填补了相关疾病领域的用药空白,解决了老百姓的用药需求。


  房健民既是“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参与者、受益者,也是专项的推动者——总体组专家。他表示,泰它西普是“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成果,“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的连续支持,对泰它西普的研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泰它西普最早于2009年作为生物候选药获得重大专项支持,当课题结题时,泰它西普成为200多个生物候选药课题中唯一拿到临床批件的品种。”房健民说,限于当时的条件,药物想要进入临床试验环节是一件非常耗时的事情,拿到临床批件往往需要两到三年时间。但由于重大专项的支持,泰它西普2010年申报临床试验,2011年就拿到了临床批件,节约了大量时间。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拉开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序幕。而泰它西普则再一次获得政策的红利,乘上了加速药品审评审批的快车。《意见》出台后,国家药品监管部门打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落实改革要求。


  房健民表示,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后,药品审评审批效率大大提升。作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的泰它西普同时还是临床紧缺药物,符合加快审批的条件。“为帮助中国创新药早日上市,作为药审


  改革的主体,药审中心还曾邀请审评专家、临床专家和企业负责人专门召开关于泰它西普审评审批的沟通会,立足于临床需求和药物特性,了解最新研发进展,积极听取相关人士的想法和意见。”房健民


  告诉记者,重大专项对于药物研发创新的鼓励和我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形成了合力,共同助推新药研发开花结果。


  企业发展关键在于不断创新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荣昌生物赖以生存的根基。2008年,房健民回国后,与荣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一拍即合,创立了荣昌生物,并将创新镌刻进企业的灵魂。


  荣昌生物总部位于山东烟台,在北京和美国旧金山湾区拥有研发机构。作为多年专注于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生物药的生物制药公司,荣昌生物针对自身免疫疾病、恶性肿瘤等人类重大疾病,先后研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


  泰它西普并不是荣昌生物唯一的研发成果。目前,荣昌生物以房健民为核心,拥有一支700余人的研发团队,先后投入建设、研发费用超过20亿元,打造出国际水平的抗体及融合蛋白药物开发平台、抗体药物偶联药物开发平台等关键技术平台,具备生物药从源头创新、中试开发到商业化生产的能力。目前,荣昌生物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且有十余个创新生物药正处于不同时期的开发之中。其中,RC48(艾地希)是我国率先进入人体临床试验的抗体药物偶联药物(ADC),有望成为我国ADC药物研发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RC48以肿瘤细胞表面的HER2为靶点,从正在进行的乳腺癌、胃癌等关键临床研究数据来看,突破效应显著。鉴于世界领先的临床试验数据,RC48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将迅速启动。


  “由于原创新药的研发成本高、时间长、风险大,以往国内新药研发为了降低风险,大多以生物类似药为主。即使是创新药物研发,由于‘跟跑’有经验可循,很多企业扎堆PD-1等国际热门靶点,这也导致我国药企同质化竞争现象比较突出,很少有国际首创药物。”房健民认为,虽然目前我国新药研发在很多领域是跟跑、并跑,只有少部分领跑,但随着经济及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高,我国新药研发有机会达到国际前沿水平,在有些疾病领域完全可以比国外做得更好。


  “企业需要在跟跑、并跑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总结经验,坚持自己的方向,攻克关键技术难关,最终甩开其他对手,实现领跑。”房健民说。


  荣昌生物之所以能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烟台拥有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山东省也格外关注荣昌生物的发展情况。11月上旬,山东省政府相关负责人先后来到荣昌生物医药园区调研,对荣昌生物多年来建设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开展的大量创新性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鼓励荣昌生物继续坚定走创新道路,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图片由荣昌生物提供)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