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分化加速 行业持续承压 ——上半年美妆代工厂市场行情分析

  • 2025-09-11 15:14
  • 作者:陈其胜
  • 来源:中国医药报

  近年来,化妆品代工行业持续承压。企查查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化妆品生产企业关停或注销1318家,今年上半年又关停953家。“雪上加霜”的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国货品牌和新锐品牌纷纷自建工厂,如今连白牌也开始自给自足,如美诗、迪仕艾普等均开始自建工厂,以摆脱对代工厂的依赖。诸多信号表明,化妆品代工厂正在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在生存空间和利润空间遭受挤压的情况下,差异化发展或许可以成为美妆代工厂的一条出路。


  新品流向更为集中 小微工厂快速崛起


  今年上半年,我国共计注册备案26万余件化妆品新品,同比减少11.7%,但生产新品数TOP10工厂累计生产新品数量(SKU数量)同比增长19%至1.6万余件,新品流向更为集中。(详见表1)


表1


  工厂端跑出一匹“黑马”——广州蜜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蜜糖生物),以2775件的数量跻身今年上半年生产新品数TOP10工厂榜首。把时间线拉长,2022至2024年,位居年度生产新品数榜首的工厂多次易主:广州市爱莲化妆品有限公司、广州杰奥斯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广东依欧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别登顶。由此可见,这一赛道竞争十分激烈。


  从工厂规模来看,今年上半年生产新品数TOP10工厂中,已无头部工厂的身影,而去年同期,广东芭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芭薇股份)跻身第10名,2024年度生产新品数TOP10榜单却不见其踪影。时间再往回拨,2022年,广州市暨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丝美诗(广州)化妆品有限公司、科丝美诗(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均跻身年度生产新品数TOP10榜单;而2023至2024年,年度生产新品数TOP10榜单中难觅头部工厂的身影,小微工厂以较高的生产新品数量主导榜单。


  就生产产品品类而言,今年上半年生产新品数TOP10工厂中,蜜糖生物、广州宸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煜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皓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溢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佛山梦飞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都是以美甲产品为主,这很大程度上缘于美甲护理赛道的火热。


  跨境电商互联网平台大数跨境发布的《2024全球美甲用品市场分析报告》预测,作为“颜值经济”的重要一环,2032年全球美甲护理市场规模将达到362.6亿美元。火热的市场,吸引了众多入局者。以蜜糖生物为例,其运营模式包括自有品牌制造和委托制造代加工,旗下自主品牌包括蜜糖小姐、苏蓓儿两个主推美甲产品的品牌;代工业务核心客户有心愿先生、乖乖小姐、妮妮花园、采迪等,均为美甲护理品牌。


  热门工厂表现稳定 老牌工厂轮流夺冠


  不同于生产新品数TOP10工厂的“你方唱罢我登场”,今年上半年受消费者关注程度TOP10工厂整体表现稳定。上海西西艾尔启东日用化学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西艾尔)取代韵斐诗化妆品(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韵斐诗)拿下第一位。这是西西艾尔继2022年位列年度热门工厂第一位后的再次夺冠,而其间几年,榜单首位一直被韵斐诗收入囊中。换言之,自2022年至今,年度热门工厂第一位一直在西西艾尔、韵斐诗之间产生,表现出极强的稳定性。


  公开资料显示,西西艾尔是一家以气雾剂生产为主要业务的老牌工厂,欧莱雅、宝洁、汉高等国际美妆集团都与其合作紧密;韵斐诗则深耕次抛赛道,在护肤与彩妆领域亦有建树,欧莱雅、珀莱雅、欧诗漫、毛戈平、彩棠等品牌均是其合作方。


  相较于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热门工厂TOP10变化不大。嘉亨家化旗下湖州嘉亨实业有限公司取代上海嘉亨日用化学品有限公司进入TOP10榜单,位居第五位;中山中研化妆品有限公司取代广州丽盈塑料有限公司位居榜单第九位。(详见表2)


表2


  从地域来看,今年上半年热门工厂TOP10榜单中,位于浙江省的工厂占据3席,位于江苏省、广东省、上海市的工厂各占2席。而今年上半年生产新品数TOP10的工厂,全部位于广东省。


  目前,广东省化妆品工厂数量在全国断崖式领先,占比63.77%,达3784家,随后依次是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和山东省。化妆品企业在广东省高度集中,逐渐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这无疑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品牌青睐工厂各异 白牌探索自建工厂


  从品牌端来看,不同类型的品牌青睐的工厂也不一样。头部美妆品牌大多选择以自主生产为主、代加工为辅的生产模式,对代加工依赖程度较低;新锐品牌以代加工为主,大多选择与热门代工厂合作;小品牌则更偏好小微工厂。


  今年上半年生产新品数TOP10工厂和受消费者关注程度TOP10工厂的主要客户群也可以佐证上述判断。对比两份名单涉及工厂的客户群可以发现,服务对象并不重叠。生产新品数TOP10工厂的核心客户是蜜糖小姐、恩妮、SADOER、末町、欧佩、美甲先生等小品牌;而受消费者关注程度TOP10工厂的主要客户为名创优品、珀莱雅、欧莱雅、植物医生、薇诺娜、瑷尔博士等头部及新锐品牌。


  与此同时,白牌的生产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白牌青睐的工厂名单中出现了头部工厂的身影,如新兴白牌PUCO超六成的产品由科丝美诗生产;另一方面,许多白牌开始自建工厂,如排在今年上半年抖音美妆GMV (商品交易总额)TOP20榜单第14名的美诗,自建了工厂广东美颂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迪仕艾普也于2024年建立了自有工厂迪仕艾普(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自建工厂是白牌向品牌进阶的必由之路。”一位业内人士表示,60%的新锐品牌初期也依赖代加工模式,但规模化后普遍自建工厂,一是为了自控生产以保护研发成果;二是强化消费者心中安全可靠的品牌形象。如今白牌自建工厂,也是为了摆脱流量依赖和低价标签。


  代工市场竞争加剧 “差异化”才是出路


  近年来,化妆品行业陷入业绩下滑的泥潭,作为上游的代工企业也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国家药监局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化妆品生产企业共有5935家,同比增长3.7%。化妆品市场“僧多粥少”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了工厂之间的内卷。


  一方面,大多数订单流向了头部代工厂。对于头部代工厂而言,由于本身综合实力较强,且具有一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因而能持续获取订单并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例如,芭薇股份2024年营业收入6.95亿元,同比增长48.27%,净利润4539万元,同比增长10.28%;珠海伊斯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50.93%。


  另一方面,一批中小工厂黯然离场。在成本上涨、品牌压价、监管收紧的三重夹击下,不少中小代工厂为了活下去只能压缩利润空间,陷入“低价者得订单”的恶性循环。市场进入存量博弈,一大批中小代工厂因订单减少、资金链断裂等原因走向破产倒闭。据企查查数据,今年以来,已有953家化妆品生产相关企业(统计口径为企业名称、品牌/产品与企业简介中包含“化妆品”)登记状态显示为“注销、吊销”。


  显然,代工厂的发展呈现出两极分化趋势,大多数工厂的生存空间和利润空间遭受挤压。在这一背景下,工厂更应寻找差异化赛道。例如,今年上半年美甲护理赛道快速增长,使得蜜糖生物等主营美甲产品的工厂崭露头角。而在今年上半年受消费者关注程度TOP10工厂榜单中,西西艾尔以气雾剂受关注,韵斐诗则深耕次抛赛道,这些存活下来且发展势头较为强劲的企业均揭示了一个道理——低价没有未来,差异化才是出路。


  【作者单位:品观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张可欣)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