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红利+引领创新红利”双核驱动 CRO/CDMO行业景气度持续上升

  • 2022-03-14 09:27
  • 作者:陈竹 宋硕 韩世通
  • 来源:中国医药报

  从全球来看,CD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属于成长性行业,行业增长驱动力从核心到表观分别为:“生物医药技术的进步+积极的药监政策”“活跃的生物医药投融资+中小药企研发管线数量增长”“行业外包率提升+CXO公司订单增长和产能扩张”。从可追溯跟踪的投融资数据来看,这一轮全球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周期始于2014年,2018年以来屡创历史新高。中信证券研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全球医药健康领域投融资额达到916.33亿美元,同比增长57.08%;国内则为249.49亿美元,同比增长61.42%(详见图1、图2)。投融资趋势持续向好,为行业高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2


新药开发加速进行 市场空间广阔


  据统计,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每年批准的新药数量显著增加,由2001—2005年的年平均20余个上升到2016—2020年的年平均40余个,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全球生物技术不断创新的趋势。


  近年来,以ADC(抗体偶联药物)、双抗、mRNA、多肽、核酸、PROTACS、基因细胞治疗为代表的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浪潮迭起。许多几十年前初步建立科学概念的新治疗技术路线,在近几年进入适应症扩展和临床试验后期/商业化的集中收获期。比如,ADC相关概念早在1960年左右就已经出现,第一款获批的ADC药物为2000年FDA批准的Gemtuzumab Ozogamicin,但2010年该药被辉瑞主动撤市,在经历剂量调整/补充临床数据后又于2017年重新获得FDA批准。根据中信证券研报数据,目前FDA共批准11款ADC药物,其中有7款是在2019年及以后才获批上市;全球约有超过300个ADC新药在研项目,新药开发加速趋势极为明显。而根据《自然》(Nature)预测,仅目前全球已上市的ADC药物,2026年的销售额就将超过164亿美元,市场空间广阔。不仅仅是ADC,双抗、多抗、细胞基因治疗等领域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


药物CMC难度不断加大 CDMO行业渗透率将提升


  创新性治疗技术和药物的CMC(Chemical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包括生产工艺、杂质研究、质量研究及稳定性研究等)难度不断加大。以多特异性药物(Multi-specificity drug)为例,其对应的药物分子结构相对以往的单分子治疗手段复杂很多,CMC难度明显加大。比如,ADC药物在研发生产时需要考虑的要素包括:抗体的选择、Linker的类型及稳定性、毒素(药物作用机制、毒性)、药物抗体偶联比等。ADC药物既包含抗体也包含小分子药物,其生物分析和表征方法更为复杂,工作量是单抗药物的2倍以上;ADC药物偶联过程较为复杂,要同时考虑稳定性、药物抗体偶联比、游离药物的去除,以及批间一致性等。此外,不同的药物组成部分可能来自全球不同地方的供应商,生产供应链管理难度也明显更大。


  ADC药物的研发生产难度大导致其外包率明显提升。科睿唯安统计显示,目前约70%~80%的ADC药物是通过服务外包生产,远高于以往一般创新药API和制剂的外包生产比例。目前仅有少数外包企业具有开发连接物和细胞毒素的能力,能够提供ADC药物偶联技术整体服务的企业则更为稀缺。因此,具有复杂分子研发和生产技术创新优势的CDMO龙头企业,未来有望受益于上述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具备早期工艺开发能力的龙头企业将引领行业技术创新,强者恒强,新技术领域的市场集中度预计更高。


  生物医药创新,从“有确定分子,无明确靶向性”到“明确的分子和靶向”“生物制药”,再到“多特异性作用药物+细胞基因治疗”,药物CMC的难度不断加大,大型、小型药企都将更加倾向外包;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还阶段性加速了上述新治疗技术的发展(比如mRNA疫苗的应用),而随着更多资金投入到全球医疗健康领域,在这些新技术需求集中增长的驱动下,CDMO行业的远期外包率和龙头公司市占率的天花板也有望得到提升。


  新技术的创新更多由中小生物科技企业发起,该类企业新药管线在全球的占比不断提升,而它们往往不具备完善的研发和生产体系,在药品研发过程中原本就会更依赖研发和生产外包服务商。因此,我们预计新技术需求的增长将进一步推动CDMO行业整体渗透率的提升。凭借在全球生物医药创新技术领域早期管线的不断积累,我国CDMO行业中长期增长引擎有望进入“工程师红利+引领创新红利”双核驱动时代。


技术创新需求大 产能将持续扩张


  国内企业大多通过自建或收购等方式扩充产能,以进一步满足全球技术创新需求。如大分子CDMO龙头企业药明生物,通过自建和收购不断扩充产能,预计到2024年,其产能将由2020年的54千升迅速提高至430千升;小分子CRO(合同研究组织)/CDMO外包服务龙头企业药明康德也持续加强规模化建设,其全球实验室、工厂和办公场地到2023年预计超过160万平方米;普洛药业未来3~4年资本开支有望超过30亿元,其CDMO业务和原料药的研发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未来几年,CDMO行业将加快各项产能的扩张,同时随着全球生物医药技术创新的加速,必将会有足够多的订单消化产能,中长期无须担心行业产能过剩问题。


  从收入端来看,近年来,国内主要CXO企业,尤其是小分子创新药CDMO企业已开始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资本热潮叠加国内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实施,众多临床前项目需求有望继续传导到临床CRO和CDMO公司的后期阶段。作为全球市场竞争的参与者,国内CXO企业凭借工程师红利和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提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海外药品订单需求阶段性向我国加速转移,头部公司订单/收入增长进一步提速,带来可观的业绩表现(详见图3)。如药明康德、博腾股份、药石科技、昭衍新药、九洲药业等企业,2020年利润在2019年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而全球小分子新冠肺炎治疗药物管线中较为领先的3~4家药企,在提交相关药物上市申报后,将有望为相关产品CDMO供应链带来良好发展契机。 (作者单位:中信证券)


3


(责任编辑:李硕)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