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物流基地建设加速尚需合力

  • 2018-09-04 09:19
  • 作者:窦洁
  • 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图为广汉中药材物流实验基地。


  8月24~25日,盛产中药材的四川省广汉市比以往更加热闹。


  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药材种植、收购大户及中小种植、加工客商聚集于此,参加“第四届中国中药材物流大会”。会议期间,与会者参观了四川医药商贸有限公司运营的“广汉中药材物流实验基地”。


  自2016年开始,商务部大力推进中药材物流基地建设。全国中药材物流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温再兴在会上透露,迄今为止,全国已有52家中药材物流基地完成评审,其中12家已上线运营。


  加速推进:12家基地陆续上线


  过去7年间,中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一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2017年达1.75万亿元,同比增长21.1%。然而,与中医药产业规模的快速发展相比,中药材的质量管理显得不相适应。


  有专家指出,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上游中药材种植不规范、药材流通不溯源、质量标准不健全等,仍是中药材质量管理中较常见的问题。


  温再兴指出,当前中药材物流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些中药材包装还存在不规范、无标识的问题,有些甚至没有包装;部分中药材使用民房储存,仓储不能实现全过程可追溯;部分地区运输中药材的物流方式较为原始;部分地区中药材的加工养护程序不过关,有马路暴晒、硫磺熏蒸、霉变生虫等现象……


  为防止上述问题发生,国家相关部门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发展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


  2015年1月,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目标是到2020年,初步形成采收、产地加工、包装、仓储和运输一体化的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大宗中药材与贵细、毒麻限剧中药材实现集中仓储。


  2015年4月,《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流通环节中药材规范化集中仓储率达到70%”“建设25个集初加工、包装、仓储、质量检验、追溯管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于一体的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等重点发展目标。


  2016年5月,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全国中药材物流基地规划建设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的出台为进一步细化落实《规划》和《指导意见》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以逐步实现中药材物流体系与流通追溯体系信息共享,避免地方进行重复建设。


  据悉,到目前为止,已建设竣工的全国中药材物流实验基地共有12家,从2017年开始陆续上线运行。


  时间过半:基地建设进入关键期


  按照《规划》,中药材物流基地建设时间已过半,物流基地建设进入关键时期。


  “目前,建设中药材物流基地的任务完成约60%,还有40多家物流基地正在抓紧建设。” 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常务副会长沈绍基透露,现在仍有大批企业在积极申报建设中药材物流基地,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规划》要求完成建设目标并不难。


  然而,面对“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仍有大批企业申报”的形势,沈绍基有些担忧。他认为,中药材物流基地由立项到投产运营的速度有些缓慢,2018年还没有审评新的“实验基地”。此外,由“实验基地”升级为“示范基地”的速度缓慢,目前已建成的基地中,尚无一家“示范基地”。


  根据《指引》要求,中药材物流基地应具备四大服务功能。一是仓储管理与专业养护功能,应具有中药材专业仓库,建立统一的出入库及在库管理制度,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中药材在库养护。二是质量检验与流通追溯功能,应按照《药典》要求对中药材进行质量检验,并按照相关标准赋予统一的流通追溯编码。三是初加工与包装服务功能,初加工的重点是提供规范的中药材干燥服务,包装的重点是选择符合相关标准及中药材特点的包装方式。四是销售与融资服务功能,中药材物流基地与中药材专业市场、全国性中药材电子商务公共平台加强合作,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与相关金融机构加强合作,为中药材担保融资提供存货监管服务。


  建设中药材物流基地意义重大。沈绍基认为,商务部推进建设中药材物流基地,其实质是优化中药材供应链,核心是保障地道药材的质量。而中药材物流基地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还在于能否提高药材的收储规模。“只有收储的药材达到一定规模,中药材物流基地才能起到掌控药材质量的作用。”


  储量堪忧:转变观念还需时间


  会议中,一位来自甘肃的药材商坦言,在已建成的一些中药材物流基地中,收储率不高的情况普遍存在。“药农不愿把中药材交给仓储中心,一方面是不愿增加仓储成本,另一方面是觉得中药材放在自己手里更踏实、卖起来更方便。”


  在这位药商看来,药农转变观念需要时间。“或许随着药农的经济条件改善,其经营理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当他们希望省去自己储存药材的麻烦时,中药材物流基地就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中药材物流基地的收储率自然上升。”


  事实上,已经建成的物流基地目前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药材商户入驻少、药材仓储量低。


  据业界估算,我国每年的中药材流通量大约为2000万吨,而根据基地中药材流通公共服务平台统计,截至2018年7月,累计入库中药材总量1.117万吨,累计出库量约0.7万吨,实时在库量约0.4万吨。这说明物流基地在药材经营者中的吸引力还不足够大,收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按照商务部部署,到2020年,我国年产量在1000吨以上的200种大宗药材与贵细药材、毒麻限剧药材,扣除鲜销部分、种植基地直接处理的部分、当季加工当季销售部分之外,约70%要实现集中仓储。当前物流基地实际经营情况距离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沈绍基分析认为,“实验基地”收储规模上不去,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中药材从分散经营、各自储存到规模化经营、社会化储存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中药材经营从30多年形成的分散采购习惯与渠道发展为“直供直采”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不过,他指出,“政府引导、协会组织、企业自主投资”的中药材物流基地建设方式是正确的,应当坚持。在这过程中,需要各方合力——政府的监管力度要持续加强,行业协会的服务体系要不断完善,企业的投资与创新力度要日益提升。


  “中药材物流基地建设关系到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沈绍基表示,中药材物流基地建设加速了流通追溯试点的融合与普及,对中药材地道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建设中药材物流基地有利于农民增收、药厂采购、政府监管。从目前情况来看,要使90个基地收储地道药材达70%以上,还需各方共同努力,加速中药材物流基地建设进程。(记者 窦洁)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