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胃癌” 健康饮食早筛查

  • 2018-02-05 13:53
  • 作者:满雪
  • 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报

       编者按

    

       2018年2月4日是第19个“世界癌症日”。国际抗癌联盟延续了往年“我们能,我能战胜癌症”的主题,强调人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勇敢面对癌症的挑战。正确认识疾病,远离误区,积极预防,合理应对……我们能做些什么,又该怎么做?针对这些疑问,本版特组织“世界癌症日”特别报道,刊发有关癌症的防治知识。敬请关注。

  

       中国医药报记者 满雪 报道  油炸小食、烧烤风味、酸菜泡菜,“吃货”难过美食关。可是如果毫不节制地大吃特吃高盐、高脂、熏炸、腌制食物,终究会给身体带来疾病隐患,胃癌便是其中一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胃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建伟介绍,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最终导致胃癌的发生,而健康饮食则有助于预防胃癌,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能够帮助发现早期癌变,达到早诊早治,从而改善胃癌的预后。

    

       发病率居高不下 高危人群需警惕

    

       在世界范围内,东亚地区是胃癌高发区,发病率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在我国,男性胃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列第二位,女性稍低,居第四位。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估计,2015年我国胃癌新发病人数将近70万,死亡人数约50万左右。

    

       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胃癌的发生。两者共同作用于基因组,增加了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出现异常的基因突变,并不断累积。在经过长时间的累积之后,最终由量变到质变,正常细胞逐渐变成了肿瘤细胞。

    

       张建伟形象地描述了癌症的发病过程:正常体细胞在一系列的基因突变的打击之下,最终脱离了正常的细胞周期,进入无序的生长状态。然而,这并不能等同于癌症的发生,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强大的监控能力,绝大部分恶变细胞被免疫细胞清除。但是,恶变细胞在某些情况下能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在体内不断生长。

    

       胃癌高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35岁以下人群罹患胃癌的比例相对较低。一级直系亲属中有胃癌病史者,以及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的饮食习惯(喜食腌制、烧烤等食物)及吸烟、酗酒的人群是胃癌的高危人群,应增强防范意识。

    

       胃镜筛查早发现 均衡膳食防肿瘤

    

       胃癌患者早期大多没有明显症状,少数可能会出现腹胀、反酸、食欲下降等表现,很多时候会被误认为胃炎,服用助消化或抑制胃酸的药物多有效果。“很多时候,患者因明显的腹部症状而就诊时,已经是中晚期”,张建伟讲到,“整体而言,胃癌的5年存活率在25%~30%。但胃癌早期治疗效果很好,及时的治疗可将5年生存率提高到90%以上。”

    

       如何实现胃癌的早诊早治呢?日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开始胃癌筛查,将胃癌的早诊率保持在很高的水平,其整体的治疗效果也非常理想。我国胃癌的早诊率不及20%。张建伟说,对胃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是提高早诊率、降低死亡率的有效路径。在众多的检查方法中,胃镜检查是实现胃癌早诊早治的重要且直接的方法。建议40岁以上、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无论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还是普通大众,健康的饮食能降低肿瘤的发病率。烧烤、腌制食物含有致癌因素,平日少吃无妨,但是要控制摄入量,更不可长期过量食用。

    

       认识误区需辨清 预防治疗不盲从

    

       隔夜菜会不会致癌?“红肉”会不会增加患癌风险?胃癌会不会遗传?靶向治疗是否适用于所有胃癌患者?针对这些疑问,张建伟进行了解答。

    

       因为隔夜菜、烧烤、腌制食物中所含的亚硝酸盐、芳香烃类、生物类毒素都能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不能长期摄入。但任何致癌物都要考虑到“量”的问题,将摄入量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偶尔食用是没问题的。

    

       烹饪前呈现红色的肉,如猪肉、牛肉、羊肉等哺乳动物的肉都是“红肉”。WHO发布的调查报告中,将红肉列入2A类致癌物,也就是说它“可能”致癌。但张建伟指出,肉类每天摄入量在75克以下是相对安全的,要尽量减少加工肉制品的摄入。

    

       新鲜蔬菜和水果都有助于防癌、抗癌。有动物和人体实验研究证明,绿叶蔬菜中所富含的叶绿素能够减少黄曲霉毒素等致癌物的致癌作用。蔬果中的多种植物化学物和抗氧化物质也有利于预防癌症。提倡每天要吃500克蔬菜,其中有一半绿叶菜,非常有利于预防癌症。

    

       胃癌有一定的遗传倾向,遗传因素只占胃癌发病原因的10%左右。有一种特殊的发病类型,即遗传性胃癌,占胃癌总数的1%~3%。该病是指患者家系内至少有3例确诊胃癌病例,发病者为一代直系亲属关系,并且累及连续两代人,至少1例患者发病年龄小于50岁。如果具有上述特点的家族成员,需要多加注意。

    

       作为致癌因素之一的幽门螺杆菌,在我国人群的感染率非常之高。它主要通过口-口传播,且治疗后容易再次感染。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需要家庭成员共同检查和治疗,避免相互感染。注意用餐卫生、避免公用餐具,大人不要用嘴对嘴的方式给婴幼儿喂食。

    

       近些年来,临床上出现了多种靶向药物,延长了胃癌,尤其是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目前靶向药物主要是针对EGFR、HER2、VEGFR等细胞间信号通路设计,通过干扰细胞信号传导、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机制控制肿瘤生长。目前临床研究显示,药物的有效率可以维持在25%~40%之间。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之前,建议进行相应的基因筛查,而后再使用药物。


(责任编辑:郭思男)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