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以战略合作为契机促检验能力提升
图为特聘专家们参观甘肃省院中药材标本。
战略合作发挥资源优势
甘肃省是我国中药材生产大省之一,中药材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80多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20%,产量90多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形成了以中药材种植养殖、产地初加工和专业市场为主要环节的中药材产业,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中药材管理领域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标准化种植养殖落实不到位,不科学使用农药化肥造成有害物质残留;中药材产地初加工设备简陋,染色增重、掺杂使假现象时有发生;中药材专业市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制假售假、违法经营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等问题屡禁不止。这些问题影响到中药材质量与品质,也直接关系到公众健康,并阻碍中药材产业和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尤为重要。
2013年,甘肃省机构改革调整,在全省各市州、县区均设置了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根据近年来的运行情况看,市县级检测机构基础薄弱,技术手段落后,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十分突出,各地科研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检验检测技术队伍整体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全省中药材产业监管的需要。基于此,2014年6月,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签署了《食品药品技术监督战略合作协议》。内容包括,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在检验检测体系能力建设、实验室建设、人才队伍培养、信息交流共享、科学研究等方面形成广泛、深入的合作机制,联合开展科技项目研究,推动全省中药产业健康发展。协议签订以来,中检院对甘肃省药检机构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给予了积极的指导和帮助,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技术培训提升科研能力
为进一步发挥中检院科研优势和技术指导作用,帮促甘肃省药品检验机构提高中药检验检测及研究性检验能力,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甘肃省中药材种植及饮片品质和质量检验与研究,今年7月9日,由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主办,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承办的“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中药检验特聘专家聘任暨全省中药检验检测技术培训班”在兰州举行。开班仪式上,甘肃省局聘请中检院中药民族药检定所所长马双成、中药所中药材室主任魏锋、中药所天然药物室负责人金红宇、中药所民族药室副主任郑健为特聘中药检验专家,甘肃省局局长高建邦为特聘专家颁发了聘任证书。
培训班上,马双成以“我国中成药的质量概况及国家评价性抽验工作思路”、魏锋以“2015年我国中药材、饮片质量问题及检验方法”、金红宇以“中药农药残留问题”、郑健以“新疆紫草的评价性检验研究”为题,分别进行了专题讲座。特聘专家们深厚的专业知识、详实的调研资料和扎实的研究成果,为全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药品生产企业、饮片生产企业的检验技术人员送上了一份“营养大餐”。
培训结束后,专家们又到甘肃省院进行研究指导工作。甘肃省院对近期承担的“国务院食品药品注册审评审批综合改革子课题——当归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研究工作、2016年国家药品评价性检验研究品种“泻痢固肠丸”检验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向专家进行了汇报。专家们在肯定前期工作的同时,又从专业高度予以指点,提供了全新的科研思路,使研究人员拓展了研究思维,汲取了先进理念,受益匪浅。
几年来,甘肃省院充分利用中检院与甘肃省局的战略合作与交流平台,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委托代培等方法,多种形式培养药检技术人员及高层次的专业技术骨干,进一步促进了该省药品检验检测能力的再提升。同时,在促使生产企业提高内部质量管控水平,保证中药市场机制发挥灵敏作用,增强中药材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夯实中药材质量安全基础等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2017中国食品药品网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