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落实属地责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 作者:赵玲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6-03-23 09:07

  “去年4月,国务院食安办、国家总局提出‘四有两责’的要求后,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第一时间作出批示,要求本市各级政府必须将食品安全作为综合执法的首要责任,把贯彻‘四有两责’作为当前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最有力的抓手。”日前,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阎祖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去年6月,上海市政府转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区县政府食品安全属地责任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实施方案》之后,市食安办、食药监局又配套制定了相关实施细则,从组织领导、工作规范、保障措施、队伍建设、责任追究五个方面,提出十七项具体措施。近一年来,各区县积极落实属地责任,不断加强基础建设,提升监管效能。与此同时,上海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全面开展,全市16个区县的创建方案均已经各区县政府批准实施。

  “确保食药安全底线是第一位的”

  “改革是否有利于加强食品安全?是否有利于保障专业化监督?这是改革中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彦峰表示,“在改革中,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其底线意识也非常清晰,那就是,无论怎么改,安全必须保障。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底线是第一位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市区县食安委主任多为政府分管领导,代表着区县政府。同时,将办公室设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现了综合协调的实体化运作,从组织架构上保障了属地责任的有效落实。

  嘉定区市场监管局局长丁耀臣也表示,嘉定区领导对食品药品安全非常重视,有些地方的理念是“大市场、大质量、大安全”,而在嘉定区,强调的是“大安全、大质量、大市场”,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是首要责任。年初,区级、街镇、村居三级签订了食品安全目标任务书,并建立了街镇食安办业务管理系统,实现对农村自办酒席、无证照经营的电子监管以及对监管人员履职情况的督查。

  据了解,在闵行区,去年对街镇的年度绩效考核分值中,食品安全工作由4分升至5分,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采取一票否决制。街镇食安委及食安办所需经费已按照区域实有人口不低于2元/人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在虹口区,去年加强了区食安办建设,充实、调整了成员单位;区食安办已追加使用工作经费50%。

  据阎祖强介绍,为了将“四有两责”落实到基层,上海市明确提出“六个统一”的执法规范标准,即统一监管执法机制、统一监管执法装备、统一监管工作规范、统一监管工作程序、统一全市监督抽检计划、统一监管信息及公示平台。其中包括统一各区县政府对本辖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责任和日常工作机制,将食品安全作为区县市场综合执法的首要责任;运用日常执法信息系统平台、GPS实时定位等现场移动执法装备,实时记录日常执法活动信息;完善食品生产经营者“一户一档”制度,加大抽检监测力度,规范投诉举报处置工作程序,严厉查处违法犯罪行为;实施标准化的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规范(SOP)等。

  “专业人士仍在专业的岗位上”

  食品药品监管的专业性强,能否保障人员队伍的专业性和执法的独立性,是改革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丁耀臣说:“专业人士要在专业的岗位上。在基层所实行‘大综合、小专业综合监管,网格化管理’,要求监督员做‘全科医生’;而在综合执法大队我们实行的是‘大专业小综合’”。据悉,在改革中,嘉定区市场监管局成立了综合大队,分为8个中队,其中7个为专业中队;在局机关的21个科室中,75%以上为专业化科室。同时,该局增加了基层监管人员,目前75%以上的力量在基层,80%在从事食品安全监管。

  在浦东新区,陈彦峰还给记者讲述了执法中的“小故事”:“浦东新区仅食品企业就超过4万户,面广量大,单纯依靠日常监管,不能完全消除安全隐患。尤其是福喜事件发生后,更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事中事后监管上有所突破,由此,我们创造性开展了高风险企业的全项彻查,由来自工商、质监、食药监的执法精英组成彻查队,对高风险企业开展地毯式检查。第一次彻查的肉制品企业,我们出动了30多名干部集中3天时间进行检查,很多过去没有查出的问题都浮出了水面。这样的检查,企业负责人感到‘刻骨铭心’,执法人员感到‘执法有威’,起到了‘一次检查管三年’的效果。”

  陈彦峰认为,分类监管、专业化监管体现出监管理念的变化,“人海战术”既不现实,效果也不一定好,因此要加强对高风险领域的监管,不断提升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检查要能发现问题,“一次检查痛几年”。

  记者了解到,在闵行区,去年区食安委共组织了各类专业培训110余次,累计培训4100余人次。除了进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专题培训外,还组织了食品中毒调查员考核备案。“我们不仅在监管工作中采取了中小学生食堂全球眼实时监控、食品安全信息溯源等信息化手段,同时执法人员内部也在不断提升信息化应用和专业学习。”闵行区市场监管局局长冯啸给记者看了他手机上的APP“阿里钉钉”,“钉钉很好用,我们昨天还就一专业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可以说是实时的头脑风暴和在线学习。”

  另据阎祖强介绍,为充分调动基层执法人员落实“四有两责”的积极性,针对现行基层监管所执法人员职业发展路径单一、职业化、专业化特点不突出等问题,该局形成调研报告,建议市政府借鉴本市司法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探索基层执法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分类管理改革试点。目前,上海市已在浦东、徐汇、嘉定3个区开展了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的试点工作。

  此外,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也强化了专业培训。2015年组织开展了法律法规、执法规范、检验技术、示范创建、应急管理五大类、40个项目的培训,覆盖上海市96%的监管人员,共计3500学时。

  “大联动+网格化+信息化”促共治

  “网上有格、格上有人、人上有责,这正是我们不断推动的工作。”冯啸告诉记者。日前,闵行区出台了《关于加强基层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推动工作重心与力量配置的下移,继续完善村(居)委“一站三员”制度,规范村(居)委台账目录,打通“最后一公里”。目前,区、站两级食安办安全专职人员35名,全区共有食品安全工作站583个,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宣传员4477名。

  与此同时,闵行区14个基层所的办公用房、实验室、监控视频室、办公经费和车辆等均已落实。闵行区政府将“建成并对外免费开放13个食品安全检测室”作为2015年实事项目。13个街镇的食品安全检测室均具备完善的采样、样品处理和7大类食品65个检测项目的检测能力,同时还配备了供市民休息的椅子,观看的食品安全宣传短片、图册、标本等。“我们的实验室不仅具有检测职能,同时也是科普宣传的基地,我们要通过人性化的手段不断丰富其阵地的内涵。”冯啸说。

  此外,闵行区还通过探索食品生产企业“吹哨人”制度、加强行刑衔接、推进企业监督信息公开、食品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和公示、建立食品经营单位“一户一档”等手段,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在浦东新区洋泾街道综合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内,记者实地体验了一回社区网格化管理,数十块液晶屏实时显示着覆盖全社区的探头监控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够依托综合管理队伍实现快速处置。该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洋泾街道是浦东新区较早启动城市综合管理网格化与社会综合治理网络化“两网协同”的街镇,初步形成“天上有探头(1070余个探头全面覆盖街面及小区)、中间有平台(指挥中心24小时全年无休运作)、网格有队伍(桃林、灵山、泾东三个联勤联动工作站)”的工作体系。目前,洋泾街道有4名专职食品安全巡查员,并有3个联勤联动工作站协助工作,“网格化+联勤联巡”机制正在全面发挥作用。此外,洋泾街道还建立起了社区诚信信息“数据库”和“红灰榜”,把诚信建设与安全监管有机结合,将来源于不同条块的信息数据合并成区、街道两级共建公用的社区“诚信云”,实现执法之外的“软管理”。

  同样,在嘉定区,联勤、媒体、“两会”代表委员、寻访团、市民等多方力量也被动员起来,关注和宣传食品安全。该局工作人员还把食品安全的内容编成沪剧、锡剧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地方戏,在当地12个街镇进行巡回演出,受到了市民的欢迎。

  另据记者了解,上海市年均增长抽检经费15%,增加抽检经费2000万。同时,及时归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食品安全抽检等信息,录入统一信息平台,予以公示。拨付1000余万元资金用于各区县制作监督公示牌,落实监管信息与监管人员名单上墙制度。

  阎祖强告诉记者,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已被列为市政府32项专项规划之一,目前已编制完成。上海市局将建立食品药品两个现代化治理体系,把完善法规标准、行政执法、专业技术和人才培养、社会共治等四个支撑体系作为主要任务,并对应提出了九项食品药品安全治理工程,为今后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四有两责”、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奠定扎实基础。

《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