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所人才队伍建设纪实

  • 作者:刘云涛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5-12-15 16:10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习惯将培养人才比作种植树木,但后者却又比种树要复杂得多。作为食品药品监管技术支撑的食品药品检测检验机构,优秀的人才是决定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几年,武汉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所树立管理和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将人才作为最珍贵的资源,实施大树进城、多岗位培养锻炼、分类管理人才,通过引进、培养、激励、淘汰这四步曲,打造了一支年轻活力、创新实干的人才队伍,而武汉所也初步获得了优秀人才成长所带来红利,在发展科研、技术创新等方面获得喜人进展,其经验值得各地食药检机构借鉴学习。

  近日,由武汉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所(以下简称武汉所)承办的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创新药物研究高峰论坛在生物医药企业聚集的武汉光谷举办。参会期间,记者见到了一直为会议忙碌的武汉所药理室的何雁南博士。她告诉记者,这次学术会议集中了国内外药物研究领域一流的专家学者,其中包括她未来的老师——美国东北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的终身教授、巴奈特化学与生物分析研究所研究员周朝晖教授。2016年元旦前后,何雁南将被单位派出,赴美学习,投入周的门下,进行生物大分子药物的研究。

  “从事基础研究和工业技术结合这个环节的桥梁研究,一直是我的梦想,生物药物也是将来的趋势,这次机会难得,我非常高兴。”何雁南表示。

  今年,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个人申请、单位推荐”的方式,武汉所推荐包括何燕南在内的两名高级青年技术人员赴美国东北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深造。而这,仅仅是武汉所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实施“大树进城”计划的的一个缩影。

   慧眼  择良木而植

  何雁南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师从中国工程院陈焕春院士,曾经在中科院病毒所进行乙肝药物开发方面的基础研究。多年来,虽然在高校和研究所这样的纯科研单位从事着基础研究,但她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我一直对医用制品质量控制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我不想仅仅停留在基础阶段,也不想让科研成果停留在发文章上。科研的最终目标是投入使用,如果自己的成果没有机会转化应用,内心是失落的。”2011年,她接过武汉所伸出的橄榄枝,一步步接近自己的梦想。

  近几年,武汉所多次赴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著名高校招聘优秀人才,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在职人员攻读本专业在职研究生,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通过招聘、选拔优秀药检人才来所工作,目前,该所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44人,全所业务岗位上检验人员拥有本科以上学历者占85%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有25人,国家药典委员1人,享受市政府专项津贴3人,武汉市突出贡献专家1人,武汉市“213人才”1人,武汉市十百千人才1人,从人才队伍上保证了武汉所科研能力的提升。

   沃土  让大树扎根

  “进入武汉所后的第一年,我主要是跟老师做最基础的锻炼,了解质控理念,它更讲规范,讲细节,这一段时间为我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这里,接触了毒理、药理、药代方面的顶级专家,更好地理解了研发的意义。可以说,这一年的磨炼,让我对于药物研发的认识有了很大的飞跃。”何燕南告诉记者,这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她克服了“水土不服”,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据了解,武汉所对于刚刚进所的人员有一套详细的岗前培训计划,包括岗前理论学习、基础操作技能培训、轮岗培训、岗位技能培训,特别抽调科室有经验的老师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使其了解实验室资质认定、实验室认可、质量体系文件等基本知识,以便更好地适应工作要求,同时进行严格的考核和轮岗制度,做到不走过场将培训落实到实处。

  不仅仅帮助他们适应环境、融入环境,武汉所还给予这些“新树”丰富的营养和阳光,让他们快速扎根成长。据了解,武汉所对专业技术人员实施考核奖励制度,积极营造“以事业留人才,以制度留人才,以感情留人才”的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立足于培养科研人才,助力科研人员的科研立项,制定《武汉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所科研管理办法》及《武汉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所人才激励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作为科研人员的项目启动资金,为其进一步申报更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奠定基础。

  2013年,武汉所还召开了首次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全所在科研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单位及个人实行表彰,类似的科学奖励大会每年举办一次。武汉所还采取了包括“送出去”(去国家或省级单位)学习,加强科室内部培训,推行“结对帮带”,与企业联合培养等各种方式,帮助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成长。今年上半年,武汉所特别选派有经验的优秀检验人员到启瑞药业下厂指导三个月,协助企业解决生产检验方面遇到的问题,同时企业委派相关技术人员来所里进行业务培训。

   空间  让树木参天

  “所领导嘱咐我,到那边该加班加班,该熬夜熬夜。他们要定期对我们考试,检查我们的学习结果,压力蛮大。”何雁南告诉记者。无疑,这种源于自身的内在压力也将或者正在变为专业人才成长的动力。

  2013年底,武汉所通过公开竞聘,提拔了9个专业技术人员到中层管理岗位,其中包括1名通过公开招聘引进的博士人才。近年来,该所紧紧抓住中层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键,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管理岗位上摔打锤炼,为他们“加钢淬火”,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从一线检验队伍中抽调部分人员到业务管理、质量管理等部门担任科室主任,既做到了强化管理环节,凸显技术管理部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出一批既懂检验知识,又懂管理技能等专门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搭建事业的舞台,给予优秀技术人才宽广的成长空间,武汉所也初步收获了一些成果。2014年,武汉所副所长吴健鸿博士主持的“武汉市食品、药品及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计划在市科技局顺利立项,另一位博士黄碧海申报的“面向现场的食品药品快速检测系统”获批市科技局“晨光计划”项目。

  吴健鸿介绍,建设“武汉市食品、药品及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的意义在于集食品、药品及医疗器械质量与安全分析测试技术服务、安全风险预警与控制、创新药物质量研究于一体,具有开放性、公益性及基础性的特征。日前,该平台已承接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课题《纳米载药系统与先进给药技术平台》的子项目《伊曲康挫纳米结晶片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而“晨光计划”项目旨在整合现有的药品鉴别方法,利用目前最新的芯片微加工技术或纸芯片技术,研发面向一线监管现场的快速检测试纸。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