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欧洲消化疾病周会议关注内镜诊疗新进展

  • 作者:衣晓峰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4-09-06 08:36

    据中国医药报讯 欧洲消化疾病周(UEGW)会议是由欧洲胃肠病联盟(UEGF)自1992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的世界顶级消化疾病学术会议之一。不久前,第18届UEGW会议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14,059名来自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消化病医师和学者参会。除了我国学者刘冰熔教授提出并展示了内镜固有肌层剥离术(EMD)治疗源于固有肌层的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外,本次大会在消化内镜微创诊疗方面,还有很多新观点和新技术。
    日本学者H. Minami教授等报告了一种无创性贲门失弛缓症治疗技术——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该技术应用现有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设备即可完成。自2008年~2010年研究者对35例中到重度食管扩张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成功施行了POEM操作。平均手术时间约120分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9天。术中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消失,全部患者的主观症状评分显著改善。术后钡餐检查显示增厚的下食管括约肌(LES)完全消失。该技术的最大优势是相对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小、恢复快,但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荷兰学者L. Alvarez Herrero教授报告了一项关于巴雷特食管(BE)治疗的内镜新技术:多环黏膜切除术(MBM)。该操作应用改良的静脉曲张圈套器完成,可连续切除多次,无须预先黏膜下注射。研究者对170例BE患者成功施行243次MBM治疗。91.2%的患者病灶被完全切除。治疗失败主因是溃疡或黏膜切除后组织疤痕形成,影响组织被吸入MBM帽中。急性并发症为出血,发生率为2.9%,均在MBM过程中内镜止血。未出现穿孔。该技术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改良应用于BE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法国学者A.Duclos教授报告了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预测因素的研究结果。这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纳入275例行ERCP治疗的胆胰疾病患者,25例(9%)于术后发生胰腺炎。单变量分析显示胰管内注射、胆管插管时间超过15分钟和十二指肠乳头预切开是术后胰腺炎发生的预测因子;多变量分析显示,胰管内注射、胆管插管时间超过15分钟和年龄低于75岁是术后胰腺炎发生的预测因子。建议高危者应延缓经口进食以避免刺激胰腺,从而降低术后胰腺炎的发生。(衣晓峰 整理)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