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专家制备出抗狂犬病毒新抗体

  • 作者:白毅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4-09-06 09:40

    据中国医药报北京讯  记者白毅报道  记者从近日在京召开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上获悉,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朱进研究员、南京医科大学管晓虹教授、冯振卿教授的研究小组制备出一株具有中和活性的抗狂犬病毒的基因工程中和抗体Fab,并证实该抗体与狂犬疫苗联用,对狂犬病毒暴露后小鼠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该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中国药理学报》上。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病死率极高,发病后进展速度快,至多10天内死亡,死亡率几乎为100%。该病存在于60多个国家,其中东南亚发病率尤高。我国的发病率为0.4/10万~1.58/10万,死亡人数在法定传染病中已跃居第2位。
    狂犬病毒基因组全长约12kb,具有5个结构基因,其中由G基因编码的糖蛋白是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的配体,介导了病毒与靶细胞的结合及病毒在神经系统中的分布,不但与病毒的毒力、致命性相关,而且是病毒的主要保护性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抵抗病毒的感染。而联合应用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疫苗是狂犬病三级暴露预防的主要措施。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主要来自狂犬病疫苗免疫人或马的抗狂犬病毒血清,抗体的产量受到限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人源抗体由于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和较好的组织穿透性,能够更好地应用于疾病的临床治疗。
    研究小组从人源免疫型抗狂犬病毒抗体库中筛选出的一株针对狂犬病毒糖蛋白的单链抗体,克隆出可变区基因,运用重叠延伸拼接的方法,分别制备Fb及L链,再进一步拼接成Fab基因,构建Fab表达载体,从而实现Fab的可溶性表达。之后研究小组通过建立狂犬病昆明种鼠(KM鼠)模型,在个体水平比较分析了Fab抗体、疫苗和人免疫球蛋白等对小鼠暴露后的预防和保护作用。体外研究及小鼠狂犬病毒暴露后预防研究证实,抗体联合疫苗能够有效阻止狂犬病毒的感染,对狂犬病毒暴露后的小鼠具有预防保护作用。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鸡尾酒”疗法,该抗体在狂犬病的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