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视力儿童需要怎样呵护?

  • 作者:李颖
  • 来源:科技日报
  • 2014-09-06 08:37

    科技日报记者 李颖     
    
    打破砂锅      
    
    2011年6月6日是第16个“全国爱眼日”,主题为“关爱低视力患者提高康复质量”。据专家介绍,眼疾致盲现象正逐渐向低龄儿童蔓延,数据显示,国内学龄前儿童的视力低常率高达15.34%。请关注——     
    
    6岁的萌萌拥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却不能看清多彩的世界。课堂上,老师的影子离她越来越远,黑板上的字迹任她再努力也看不见。课本也要贴近眼睛才可以看清上面的内容。多方治疗后得出结论是由于黄斑病变引起的低视力。     
    
    据统计,在我国每年会出现新盲人45万,低视力135万,即约每分钟会出现1个盲人,3个低视力患者。视力损害已是我国乃至全球的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儿童眼病专家谷威就低视力成因及防治接受了科技日报记者的采访。     
    
    尽早发现儿童低视力     
    
    “低视力是指视力低于正常水平,有单眼低视力,视力残疾。”谷威介绍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双眼最佳矫正视力在0.05或以上,但低于0.3者为低视力。“低视力的视力很低,但是并非完全看不见,还有一定的残余视力。”     
    
    谷威指出,眼疾致盲现象正逐渐向低龄儿童蔓延,应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权威数据显示,国内学龄前儿童的视力低常率平均高达15.34%,特别是5岁年龄组达到17.84%,儿童弱视的检出率为3.98%。屈光不正和弱视已成为儿童时期影响正常视觉发育的主要因素。“儿童主要是由于先天遗传性眼病造成低视力,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眼球震颤、先天性小眼球小角膜等等”。     
    
    “对于弱视和可治的儿童低视力,发现得越早,治疗越及时,治疗效果也越好,治好低视力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积极意义。”谷威说,新生儿或婴幼儿的低视力早期很难被发现。小儿出生后最早发现其眼睛不好的往往是母亲。随着小孩长大,正常的眼睛应能跟随人、物等景观运动。如果完全没有视力,则小孩眼睛呈凝视状态,若还有残余视力,小儿眼睛表现为有时能追随目标,有时又不能,这类情况往往在出生3—4个月时被细心的母亲发现。低视力儿童往往有眼球震颤等症状。     
    
    谷威提醒有婴儿的母亲多关注孩子眼睛的变化,如:1—1.5月能注视较大物体;2—3月眼可随人、物等景观运动,头亦随之转动;4—6月能用眼去寻找感兴趣的物体,有时用手接触物体;8个月婴儿能伸手抓他(她)想要的东西,如奶瓶、玩具等;1岁小儿能拣出较细的棉线;2岁小儿对电视、空中的飞鸟、飞机均有较强的兴趣,走路时能避开障碍物。     
    
    “孩子3岁时是视力检查的最佳时期,我们应该带孩子到医院里去检查两眼视力是否一样,有没有斜视,如果两眼视力不一致或出现‘对眼’等情况后,低视力儿童往往有眼球震颤。”谷威建议,小儿应分别在出生时、6个月、1、2、3岁进行包括眼部在内的全身检查。     
    
    6岁以前是最佳矫治年龄     
    
    谷威介绍:低视力康复是指对低视力患者的残余视力进行仔细检测和充分利用,通过使用光学、电子助视器或其他手段帮助患者重新获得独立活动能力的过程。     
    
    低视力患者通过一定的康复训练,如通过视觉训练、助视器验配、使用及其他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自我照顾或独立生活能力等辅助训练来改善他们的视功能,提高其学习、工作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谷威特别提醒孩子家长,6岁是儿童视力恢复的一道分水岭,“一般来说,6岁前发现弱视的孩子如果及时治疗,视力能在短期内迅速恢复并稳定在1.0以上,6岁以后治疗效果则要大打折扣。”但由于有些儿童是单眼发病,很多家长往往发现较晚,因此建议家长应密切注意孩子眼睛情况,一旦发现儿童畏光、易摔倒、喜欢歪头、斜视、眼球不自主的颤动等异常情况应尽快就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孙葆忱教授介绍说,无论什么眼病造成的低视力,首先应该考虑如何治疗或验配普通眼镜,只有当验配眼镜或治疗后视力仍不见改善时,才考虑给患者配戴助视器,用以改善视力,提高患者的生活、工作及学习能力。     
    
    如果低视力患者通过验光已配戴普通眼镜,视力达到0.3以上时,已不属于低视力,一般情况下就不需要再使用助视器。但如果在工作学习上要求比0.3更佳视力,则可根据患者需要选用助视器。如果配戴普通眼镜后,视力仍然达不到0.3,这些低视力患者就需要使用助视器。     
    
    关爱低视力儿童生活细节     
    
    针对孩子低视力问题,谷威特别提出:残余视力很重要,平时要多训练。正常小儿的视觉发育主要靠“看”,而这种视觉训练要靠成人来帮助。     
    
    最初是让孩子看手电筒的灯光,亮光从上、下、左、右各个位置由远及近移向眼睛,训练孩子追随及固定目标的能力;随后可以用各种色彩鲜明、背景对比清晰及反光良好的玩具来代替灯光训练;在1岁左右,应把玩具放在他们周围,让他们观察、寻找,并逐步引导孩子注意周围的事物,如人、家具等;到2—3岁时应让他们看各种带彩色的图画,这样,不但训练了孩子的视觉功能,也训练了孩子的听觉和表达能力。     
    
    谷威建议,把门框、窗框及楼梯漆上鲜亮的颜色,使低视力者容易察觉。家具固定并靠墙放置,茶几和桌子应铺上颜色鲜明的桌布,使低视力者容易找到他的位置。盛食物的器皿应注意其颜色与食物成鲜明对比。如深色杯子盛牛奶,浅色碟子盛西红柿等。家用电话应采用字体较大的款式,以方便低视力者使用。读书看报时,尽量靠窗坐,利用光线协助阅读。预防少儿低视力应该遵从以下几点。在幼儿时期,发现弱视和斜视,应及时手术等治疗,争取保证视功能的正常发育。及早发现并治疗幼儿时期易发的眼病,如沙眼、结膜炎、角膜炎等。注意孩子的营养均衡,防止少儿发生维生素A缺乏,杜绝产生角膜软化症。     
    
    要对幼儿进行用眼卫生的教育,最大限度减少屈光不正的发生,对屈光不正的少儿要及时配镜,避免由中轻度发展成重度,由重度发展成弱视,由弱视发展成低视力。注意少儿生活游戏安全,减少眼外伤的发生。积极救治眼外伤,把对眼睛的损害降到最低。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