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陷入“资金荒” 融资困境如何突围
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但行业的高速发展却未能引发投资热潮,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陷入了“资金荒”。
“生物技术是我国发展最快、潜力最大、与国外差距最小的领域之一。”在近日召开的”第一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北大未名集团董事长潘爱华表示。
据潘爱华介绍,目前我国的生物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2004年我国广义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00亿元,其中现代生物产业的产值为600多亿元;2005年,全国生物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约20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是其中的支柱。目前我国已有生物制药企业2000多家,30多个生物技术药物进入临床应用,170多个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世界上最主要的10种生物技术药物我国能够生产其中的8种,已形成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生物产业基地。预计到2020年,我国生物产业增加值将突破2万亿元,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已经发布的《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明确提出,发展生物产业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紧紧抓住生物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实施生物经济强国战略,力争通过10-15年的努力,将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成为产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增长速度快,具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新兴主导产业。
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生物医药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甚至威胁到了很多企业的生存。
陷入资金困境
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值迅速增长,但生物医药产业并未吸收到足够的发展资金。由于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我国生物医药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小、利润低、产品竞争力差。特别是在研发方面的情况不尽如人意,总体新药研发水平不高。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投资项目日益增多,传统的政府资金处于 “僧多粥少”的尴尬境地,而且这方面资金在生物医药行业的主要流向是基础研究和重点项目建设,对于绝大多数生物医药企业而言只能“望梅而不止渴”,即使有幸分得一杯羹,也只能解一时之渴,难以支撑长久发展。同时,虽然目前很多生物医药企业也从银行贷款,但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银行贷款这种相对较小的资金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且目前国内银行十分注意资金的安全性,由于生物医药产业的高风险性和行业中众多企业的不良运行状况,贷款难度日益加大。
“风险投资商也对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持保守的观望态度。”该专家对记者表示,因为我国的生物医药市场尚不成熟,而且生物医药产业投入大、风险高、研发周期长,风险投资商一般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这一领域。
资料显示,在我国已经转化的科技成果中,成果转化的资金主要靠自筹的约占60.9%,国家科技计划贷款占33.3%,风险投资仅占5.8%。
美中投资中心董事局副主席徐昌东表示,尽管金融机构是将一个产业推向产品的重要环节,但他们对向中国生物工程、生物产业投资还有比较大的忧虑,主要是担心很难拿到国际、国内权威的商业认定计划书,对其进行商业价值评估,原因是生物产业发展有比较多的困难。“目前中国生物产业投资推进还处于瓶颈状态”。
如何突围
“当生物技术革命即将取代信息技术革命,逐渐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和决定因素之时,国际金融机构要想获取超长利润,切实改善和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努力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就不能迟迟犹豫不决,长期徘徊于生物产业浪潮之外,而应该将生命科技产业作为战略性目标进行关注。”徐昌东表示,目前,美国环球基金会和美中投资中心已经把中国生物产业确定为21世纪金融支持的战略重点。
“从目前看,中国政府对于生物技术产业的公共投资主要用于为产业的发展提供高端技术的理论基础研究,而下游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运作所需的巨额资金,尚未获得市场融资体系的支持。”徐昌东表示,“从国际经验看,生物技术产业的特征决定了市场化的融资渠道必须以直接融资为主,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一产业进程的长周期、高风险、高投入和高回报。”
徐昌东认为,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生物技术产业上的筹资模式明显带有股权融资的特色,有完善和成熟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能够为中国的生物科技进步和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现实有效的融资渠道,从而助推当代生物经济加速发展。
“中国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生物产业国际权威评估认证机构。”徐昌东表示,该机构应该由权威的科学家、金融家、企业家联合组建,介入生物产业与国际金融界的对接过程。“如果能解决这一环节的问题,生物产业的发展会快得多”。
北极和君咨询有限公司资深咨询师李文明表示:“生物制药企业是一个无论是在创业初期还是维持其成长的阶段都需要大量资本支持的产业,对资本的大量需求决定了生物制药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有不同形式的融资手段来满足其资金需求。拥有资本信誉、擅长资本运作是企业必备的成功要素之一。”
李文明认为,我国生物制药企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创新能力不高,“生物制药企业应以企业家为核心,筹集资金,开发新药,产品投放市场取得利润和市场占有率后,再改进组织结构,提高运营效率,然后上市融资或引进战略投资者,资金再用于开发其他新药,进而实现企业的滚动发展。”
有关专家表示,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是生物医药产业的特征,为了鼓励社会资金进入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其发展,有关部门应制定生物医药产业政策,采取专项资金资助、信用担保及税收优惠等措施,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快建立基于市场运作的多元化风险投资体系,鼓励风险资本投入生物医药产业。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33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08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89号 京ICP备17013160号-1
《中国医药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药品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