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改革后发赶超

  • 作者:杨 菊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6-07-11 09:39

  今年5月,一则关于贵州将组建省食品检验检测所的消息在一家新闻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当地食品行业和新闻界高度关注。消息来源于5月5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发布的《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实施意见》。意见显示,贵州省、市、县、乡四级食品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已全面启动,组建省食品检验检测所是其中重要工作之一。

  一家机构设置就成为新闻焦点,深层次的原因是全社会对于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但贵州省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如何建设,能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却是人们更加关心的问题。

   改革伊始

  “三年磨一剑,没有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这三年,也就没有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三年。”贵州省食药监管局局长宋宇峰说,作为食品安全监管最重要的技术保障,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始终应与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相伴相随、共同推进。

  2013年7月18日,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贵州省食药监管局“三定方案”,明确整合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整合建立省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推进管办分离,实现资源共享,形成统一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支撑体系,这是首次确立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目标。之后,贵州省政府明确,整合市、县食品药品等安全检验检测机构、人员、装备及相关经费,建立健全综合性的检验检测机构,交由新组建的食药监管局管理。此时,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下有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机构10家,其中,省级1家、市(州)级9家。共有食品检验设备613套,食品检验实验室5671平方米,在编食品检验技术人员179人,具备资质的食品检测项目940个。

  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食品生产、流通监管职能的划转,现有的检验检测设备条件与技术力量要承担全省9个市(州)、1个新区、88个县(市、区)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各环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职责、提供食品安全监管技术保障显然力不从心。因此,加快检验检测资源整合,新建既符合贵州实际,又符合国家有效整合存量资源、科学配置增量资源的发展要求的贵州食品检验检测模式就成为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贵州现状

  历史上的贵州,受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食品检验检测体系还不完备,表现在食品检验检测机构重复建设、资源分散、能力不强、利用率不高、配置不合理等方面。

  贵州全省共有食品检验检测职能机构272家,其中,省级10家,市州级52家,县级209家,第三方机构1家。这些机构主要分散在食药监、农业、卫生、质监、检验检疫、粮食、地矿、盐务,以及贵州科学院等多个系统,多数机构检验检测能力单一,同时具有微生物、重金属、理化指标检测能力的县级机构仅有26家,检测机构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小而全的格局明显。特别是县级机构存在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等情况,检测资源和信息难以共享,技术人员不足、仪器设备配置和实验室环境条件均不能完全满足食品安全监管所需,食品安全事前预警、事中处置、事后控制的技术手段相对乏力。

  从近来年贵州食品安全问题多发情况看,主要在广大农村地区和城乡接合部,而地处西南腹地的贵州,山脉众多,绵延纵横,多数乡村与县、市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相距较远,食品安全检验十分不便。再加上现有检验检测能力的薄弱,使得食品批量、快速检验检测、区域特色食品检验检测等都无法得到满足。

  贵州省统计数据显示,这几年贵州省食品产业正加速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持证食品生产企业3392家,持证食品经营主体242501户,食用农产

  品批发市场17个,持证餐饮服务单位97942家。调查统计,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食品生产、流通、餐饮企业分别为264家、496户和53家,产业检验需求量巨大。食品安全监管与产业发展的现实,迫切需要加快、加大检验资源整合和优化力度,尽快建立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整合之路

  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积极稳妥地推进县级检验资源整合,鼓励省、市级检验资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合的要求,并分批启动了全国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建设工作。贵州省先后有安顺市、六盘水市、铜仁市、毕节市共10个县级项目获批,总投资近1.2亿元,将建设食品检验实验室14700平方米。在2015年初,贵州省第二批试点建设项目申报前,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内食品检验检测体系能力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0年)也编制完成,规划在现有省、地市级检验机构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对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整合和布局。计划通过布局设置25个县级区域性检验中心和15个县级一般检验机构相结合的“整市推进”方式,实现全部地市范围内所有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合理布局,检验能力基本全覆盖。

  一方面是国家积极推进食品检测能力建设,另一方面现实中的贵州省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和体系建设却出现了瓶颈。三定方案的划转和整合迟迟没有落实,原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划转后,本应一同划转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多数没有及时到位,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仅有20个完成划转,观望与等待情绪浓厚。

   怎么办,如何破局?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来自贵州的全国人大代表鲍家科提交了尽快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建议。贵州省政协常委钟春琍向政协第十一届贵州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交了加强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势在必行的提案。这些建议明确指出,加快推进改革,贯彻落实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关于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符合贵州实际的、行之有效的食品检测体系已刻不容缓。

  2015年10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加快食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整合原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监、农业和卫生等部门检验检测资源,建设满足本县(市、区、特区)需求的一般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或专业优势突出、资源共享共用、可覆盖和服务周边地区的区域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防止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六盘水市率先实现食品检验检测资源的全面整合,黔西南州、铜仁市、黔南州、黔东南州积极推进食品检验检测平台建设。今年4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明确了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原则、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了检验检测机构的总体布局和功能定位,标志着历经三年的改革与探索,贵州省食品检验检测体系顶层设计初步完成,终于踏上了全面建设之路。

   贵州模式

  建设贵州省食品检验检测新体系,实现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后发赶超、跨越发展,就是结合贵州实际,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科学布局配置,实打实地做,循序渐进地推,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贵州模式”突出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核心职能定位,确立了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级负责;规范建设,科学评价;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原则。开展省级资源整合,组建省食品检验检测所,负责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检验检测;市(州)级资源整合,建立健全综合性的检验检测机构;组建县(市、区、特区)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或组建专业优势突出、资源共享共用、可覆盖和服务周边地区的区域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设立乡(镇、街道、社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实现“省级突出‘高精尖’、市级满足‘全覆盖’、县级达到‘最基本’、乡级实现‘最快速’的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目标。建立起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更先进、功能更齐全、服务更完善,与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相适应,满足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监管需要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为贵州省食品安全监管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目前,贵州省食品检验检测所整合方案制订工作已纳入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议事日程,不久将付诸实施。

《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