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宝鸡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纪实

  • 作者:张伟峰 刘越剑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5-12-21 13:58

  在广袤的“八百里秦川”西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于巍巍秦岭与滔滔渭水之间,这里就是炎帝故里、周秦文明发祥地、青铜器之乡和佛骨圣地——宝鸡。七千年文明史,积淀了宝鸡厚重的文化底蕴,如今,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正沐浴着新世纪的朝阳,在扬帆奋进的征途中,用心血和汗水、责任和担当谱写出一曲曲保障食品安全的壮美乐章。

  肩负373万宝鸡人民的热切期望,宝鸡市委、市政府本着“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理念,高扬“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构建健康幸福和谐宝鸡”主题,始终围绕“食品安全状况良好、食品安全工作落实到位、群众认可社会满意”三项核心标准,拓展四大优势,实施五大工程,突出六项举措,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今年10月召开的全国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工作现场会上,宝鸡的创建经验得到了与会领导和其他省市同志的肯定。

   四大优势  筑起安全“防火墙”

  图为宝鸡市委书记钱引安(右三)检查节日市场。

  食品安全,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经济新常态下的新情况、新问题,进入新世纪的宝鸡,像一列不断提速的列车,一路高歌,奔腾向前。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宝鸡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保障食品安全列为基本的民生工程,在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的基础上,大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全面提升宝鸡市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为广大群众营造安全的消费环境。

  凡事预则立。在创建中,宝鸡市始终把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放在首位,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协调配合,筑起食品安全“防线”。

  健全监管体系,强化组织优势。宝鸡市在创建活动中坚持党政同责,成立了由市、县(区)主要领导任组长,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把监管触角向基层延伸,进一步健全了镇(街)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落实了121个镇(街)监管所办公场地,配齐了执法设备。监管人员按照人口万分之三的比例落实编制1225个,在1729个村、164个社区配备协管员,健全市、县(区)、镇(街)、村(社区)食品安全四级监管网络,消除了监管盲区,为食品安全建立起基层“哨所”。

  注重典型引领,突出载体优势。2011年以来,宝鸡市按照“梯次推进,整体提升”的思路,持续开展多层次的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活动,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市政府已命名食品安全示范县(区)11个、示范镇街11个,市、县(区)命名各级各类示范单位1200多个,达到示范标准的1.2万个,占总数的30%以上,提升了区域食品安全整体水平,也为食品安全城市创建积累了经验。

  示范单位的命名和表彰,不仅使企业增强了责任感,还激发了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正如宝鸡市食品安全示范单位、蒙牛乳业(宝鸡)有限公司总经理康海龙所言:“示范单位的牌子是荣誉,更是动力,也让食品安全理念深入每个员工的心中。我们的员工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学习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参加‘质量零缺陷管理’等活动,巩固强化食品安全责任意识,用生产过程实际质量控制行动捍卫食品安全。”

  开展联创共建,形成工作优势。宝鸡市始终把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标,在近年来开展的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最中国十大美食城市”评选中,不断强化食品安全工作,连续多年在陕西省食品安全年度考核中处于领先地位,为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不仅如此,宝鸡市还把食品安全城市创建与其他创建成果的巩固提升工作紧密结合,建立常态化机制,形成了各类创建共同促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建设的工作优势。

  开展文化建设,凝聚团队优势。多年来,全市食药监系统持续开展文化建设,锻造了一支以“为人民健康服务,对人民生命负责”为宗旨、以“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心窝”为最高价值取向的监管队伍,全市食药监系统人心齐、作风正、业务精,宝鸡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被国家人社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表彰为全国食药监系统先进集体,为食安城市创建提供了坚强的队伍保障。

   五大工程  打造监管“新常态”
图为宝鸡市局在校园聘请食品安全监督员。
  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的活动中,宝鸡市始终坚持政策引导,实施五大工程,提高了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抓源头,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工程。大力推进食用农产品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生产,建成省、市、县级现代农业园区162个,有效期内无公害农产品168个,绿色食品22个,有机食品4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三品一标”面积123.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7.5%,确保了食品源头安全。在全省今年第一、二季度农产品抽检中,宝鸡市的农产品质量合格率分别为97%、97.5%,均名列全省第一。

   重支撑,推进检测体系整合工程。按照建设“西部领先、全省一流”的目标,目前宝鸡市已建成了市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11个县(区)检验中心以及全面开展食品快速检测的镇(街)监管所三级互补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今年,宝鸡市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覆盖全市地域、企业和主要食品品种的市级抽检5870批次、县级抽检8000多批次,现已完成抽检7000多批次,发挥了检验检测在食品监管中的有力支撑作用。

   强手段,实行追溯体系建设工程。宝鸡市在农产品基地、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推广以二维码查询为手段的追溯系统。目前已建成以市级平台为核心、13个县级平台为支撑、企业平台为终端的统一、高效、实用的三级食品安全信息平台,覆盖近5000户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餐饮单位,提高了监管信息化水平。

   打基础,实施市场升级改造工程。采取市场主体投入为主、政府以奖代补的方式,投入资金近2亿元,新(改)建综合市场44个、夜间经济餐饮服务集中园区,完善功能设施,引导食品经营户进入市场,提高了集约化、规范化水平。投资8300万元,新建日处理100吨的餐厨废弃物处理厂,积极消除废弃油脂回流餐桌的隐患。

   破难题,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工程。监督企业加强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高企业自律水平。向社会公开所有的行政处罚案件,及时公开监管信息,9次向社会发布食品抽检结果,8次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红黑榜,褒奖守信,惩戒失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和诚信红黑榜的发布,让食品经营者深切地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与压力。在金台区从事餐饮服务的刘红忠表示:“做餐饮就是做良心。今年我们主动将创建宣传画和相关的规范要求都挂到了墙上,市区食药监部门还给我们发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知识读本》。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对老百姓来说是好事,也是我们的责任。有空的时候,我就和店员一起学习,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只要我们每一个经营者都用心做好饭,就是对创建最大的贡献!”如今,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学习,争创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已成为众多食品从业者的自觉行动。

    六项举措  共织食品“安全网”
图为宝鸡市局执法人员和检验检测人员在市场开展快检。

  打造食品安全防护网,必须全社会共同参与。自2014年10月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宝鸡市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积极性,多措并举,共筑食品“安全网”。

  实行目标责任制。将创建任务分解到县(区)和市级部门,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食品安全权重由2%提高到5.5%。实行网格化包抓机制,将市辖区划分为30个网格,明确市、区、镇(街)包片部门、责任人和工作任务,落实了责任。

  实行三级督查制度。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会同市创建办按季度开展全面督查;市创建办副主任单位,按月对市辖区和各单位网格包抓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市食药监局成立督查组,按周对四区创建工作进行业务督查,跟踪问效,确保创建整体协调推进。

  规范“四小”监管。在大力推行“明厨亮灶”改造工程的同时,2014年,宝鸡市先后出台小作坊、小餐饮、小食品店、小摊贩等管理办法,对近5000户“四小”单位进行摸底排查、建立档案,实行登记备案。坚持年度从业人员培训、体检制度和季度监督检查制度,规范经营行为;对登记备案的学生“小饭桌”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供家长选择;对农村集体聚餐实行逐级申报、现场监督。2014年11月,市政府召开现场会,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查处违法经营203户,取缔“黑作坊”14户,移送涉嫌犯罪案件3件,实现了提升一批、规范一批、取缔一批的目标。同时,积极推动建设食品小作坊集中园区和小餐饮聚集区,实行“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生产、统一排污、统一管理、统一检测)管理,引导食品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向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选择小餐饮、小作坊较为集中的街道、区域进行升级改造,市政府安排以奖代补资金,对各区小作坊、小餐饮升级改造工作予以奖励。

  位于高新一路的旺家厨房,饭店环境干净整洁,消费者在大厅中享用美食的同时,还能通过墙上悬挂的显示屏看到后厨里厨师的一举一动。正带外地朋友聚餐的市民李红斌表示:“政府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现在很多酒店、餐厅以及小吃城都是透明操作间,操作过程和选用食材一目了然,就餐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我请外地朋友来吃饭,既放心又有面子。”

  加强全链条监管。宝鸡市在商场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综合市场建立检测室(站),县区政府补助检验检测经费,对群众最关注、消费量大的食用农产品和自加工食品进行快速检测,结果在市场、超市内即时公示。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综合市场开展食用农产品市场质量保证金制度试点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今年以来,全市集中开展食用农产品、食品领域重点品种、环节及区域专项整治行动20多次。食用农产品产地抽检合格率97%,食品抽检合格率96.4%,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95.8%,全市查处食品违法案件952件,破获食品类刑事案件25件,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6名。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建立了企业“一把手”食品安全知识考试、约谈、警示“三项制度”。监督企业加大设备投入,以技术保安全;严格经营管理,以制度保安全;培育企业诚信文化,以自律保安全。目前,宝鸡市现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7万户,食品企业和从业人员持证率达到98%以上。

  经营小面馆的老板李卫军表示:“今年,我明显感觉到各种各样的检查多了,要求多了。执法人员检查时不但指出问题所在,还教给我改进的方法。我们欢迎这样的检查,因为在这种监管之下,我们的饭菜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回头客更多了,经营收入自然就增加了。”

  形成社会共治格局。全市聘请430多名食品安全监督员,监督企业生产经营,市人大、市政协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和履职询问,与新闻媒体联合举办《百姓问政》、《在线访谈》等活动,邀请群众走进实验室和食品生产企业,接受群众监督。成立投诉举报专门机构,每年通过12331电话平台、政务信箱等受理投诉举报600多起,办结率98%以上,兑现投诉举报奖励110多人次。

  怎样才能营造一个不生产、不销售、不购买、不食用假冒伪劣食品的良好环境,确保饮食安全,这是广大群众最为关心的,也是创建的最终目的所在。为了让人人知晓、人人参与创建活动,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提高全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市、区投入200多万元,印制宣传资料,通过“进社区、进超市、进市场、进村组、进景区、进学校”六进活动,广泛宣传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和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广大群众食品安全意识。

  正在公园散步的市民张芳婷指着挂在公园的“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共享健康幸福宝鸡”标语说:“这是我今年在宝鸡街头看到最多的宣传标语了。创建不单纯是政府的事,也是我们大家的事,是为了我们能够吃得健康放心。我也打电话反映过食品安全问题,很快就给回复了结果,这一点我感到很满意。”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