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好人”马国新

  • 作者:王春梅 孙斌园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4-09-25 10:30

——记安徽省铜陵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稽查支队副支队长马国新


 
    图为马国新在假劣药品销毁现场。  常军  摄

  
    马国新个头不高,嗓门却很大。理得短短的平头和爽朗的笑声,让人不难猜出这是个从军营走出来的汉子。

  当同事们谈起一度热播的谍战剧《潜伏》、《黎明之前》,马国新一句话也插不上,喃喃自语:“我落伍了,这些电视剧我一部都没看过。”他的最爱是《亮剑》,正面战场打硬仗的场面总是让他热血沸腾。

  如果不是略显浮肿的脸庞,谁能想到马国新5年前就身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呢?病魔面前,他是击不垮的硬汉,在食品药品稽查岗位上,用激情为生命火炬注入燃料,让每一个健康人肃然起敬。2013年2月,马国新被铜陵市文明办评为2012年度敬业奉献类“铜陵好人”。

  “并不是地球离了我就不转了,但我宁愿倒在岗上,也不愿倒在床上”

  2008年11月,43岁的马国新在体检中查出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拿到体检报告单,马国新一连三天彻夜未眠。最初的痛苦和纠结过后,马国新就像拟定“作战”计划一样,根据医生的建议,制定了一套治疗方案——“得病不可怕,要正确治疗。就像打仗一样,要用战略战术攻克之。”

  第一次做骨髓穿刺,粗粗的针头扎进骨头里,马国新许久缓不过劲儿,甚至觉得自己“变得抽抽了”。从骨穿室出来,马国新就打电话到稽查支队,询问一起销售假药案的查处情况。领导和同事都劝他休养一段时间。马国新却说:“我明白,并不是地球离了我就不转了,但是只要我还能走能动,就没理由光拿薪水不干活,我宁愿倒在岗上,也不愿倒在床上。”

  2009年1月的一天傍晚,铜陵市大通镇一位居民打来举报电话,反映他的父母买了高价保健食品,怀疑被骗,并将推销保健食品的业务员堵在了家里。已经下班的马国新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带3名执法人员驱车前往现场。经过现场调查,马国新发现案值较大,又通知公安机关介入。3个推销保健食品的业务员被分成3组做笔录,派出所场地不够,马国新和同事们只好在过道上办案。

  连续下了几天雪,铜陵这个江南小城的天气格外阴冷,过道上更是冷风嗖嗖。马国新想起了医生的告诫:“像你这样的病人,最怕感冒着凉,发烧一次恐怕就要少活一年!”患病之后,由于药物不良反应,马国新深受浑身浮肿、骨骼酸痛、失眠、头痛“四大症状”的困扰,奇怪的是,经常来袭的骨骼酸痛在办案时却贴心地“回避”了。做完笔录已是深夜,回到家已经是凌晨。这起案件,马国新和同事为上当受骗的百姓挽回经济损失4万多元。

    自从2005年11月从部队转业到铜陵市局从事药品稽查工作,马国新就像他的手机一样,处于24小时“开机”状态。在菜市场买菜时看到穿白大褂的人,马国新也会凑上前看看是不是以义诊之名行非法售药之实。2012年6月的一天,走在上班路上的马国新看到电线杆上贴了一张“特快一针灵”的小广告。广告称,该诊所拥有进口新药,能治愈淋病、梅毒、湿疣等难言之隐。出于职业的敏感,马国新觉得这家诊所肯定有问题,于是着手进行调查。

  根据广告上的电话,马国新跟对方接上头。身着便衣的马国新谎称自己“不舒服”,被对方七拐八弯地领进了一个家庭式黑诊所。诊所内除大量“进口药品”外,还摆放着很多未制成成品的小针剂。三名身着制服的同事跟踪而至,与马国新一起将黑诊所的主人吴某控制住。据吴某交代,他通过熟人搞到普通的抗病毒针剂,贴上伪造的进口药标识,牟取暴利。从2008年至案发,吴某已经“治疗”了200多人,非法获利达200万元。

  稽查办案,与不法分子面对面交锋,危险无处不在。既然已是个病人,为什么还要冲在前?马国新说:“老习惯,改不掉。”17岁参军,19岁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边境轮战,马国新当年在老山前线的职责有两项:守阵地、拔点。药品稽查工作要守住药品安全防线,要端掉制假售假窝点,马国新感到自己从未离开“战场”,像当年的步兵营小炮连战士一样,总是冲锋在前。

  8年来,马国新办理了400多起案件。凭着多年练就的“火眼金睛”,他总能于细微处找到案件突破口。他带出来的“徒弟”已经成长为稽查能手,铜陵市局连续多年获评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稽查先进单位。

  马国新在稽查支队的“战友”常军、肖亚东说:“有马副支队这样的人在身边,我们怎么可能懈怠呢?”

  铜陵市局的统计数字显示,无论是案件数量还是罚没款,近两年均大幅下降。由于药品稽查力度的不断加大,很多违法经营的药贩子都不敢到铜陵来。

  “钱的确是好东西,我需要钱,也缺钱,但是我不能缺德、缺良心”

  患病前两年,一年将近8万多元的进口药费让马国新一家捉襟见肘。借钱治病?想到爱人没有固定工作,女儿还在上中学,一旦自己“救不活”,将给妻女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马国新卖掉了一家人赖以栖身的房子。

  在查处一起销售假药案件时,当事人多次找到马国新,想让他“高抬贵手”。

  “有一次他来找我,很明显,手里提着一摞现金。”马国新用手比划了一下,“这么厚,至少有几万元。”

  2012年,马国新办理了一起医疗机构私自购进流感疫苗案件。当事人调动多方关系找到马国新,想将此事摆平。被马国新拒绝后,当事人开始诬赖马国新收了他的钱、收了他的东西,并扬言要到马国新家里过年。

  这样的事情对马国新来说并不新鲜。他说:“干我们稽查工作的,必须意志坚定,否则一不留神就‘栽’进去了。钱的确是好东西,我需要钱,也缺钱,但是我不能缺德、缺良心。”

  “丁是丁、卯是卯,一切按法律规定办。”在铜陵这个仅有70万人口,带有浓郁“人情社会”氛围的小城市,“无债一身轻”的马国新从未破过自己立下的这个“规矩”。

  铜陵市江南大药房的负责人汪四化一直认为自己和马国新是“老熟人”。日常检查,马国新没少到药店去。平时有啥药品经营方面的问题,汪四化也爱找马国新咨询。有一年“五一”长假,汪四化接待了一名推销药品的业务员,由于不清楚这批药品是否合法,汪四化习惯性地拨通了马国新的电话。马国新很快来到江南大药房,发现这批药品涉嫌违规销售,立即暂扣了药品并进行查处。

  2012年,马国新的事迹被铜陵市媒体报道后,汪四化才知道马国新患了白血病:“我跟他一直打交道,他从来没跟我提起过。想起那次放假期间,我还让他到店里来,心里真是过意不去。”

  在铜陵市百草堂大药房负责人陈恩达眼里,马国新是位有“父母心”的人。只要患者的安全用药权益遭到损害,马国新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有时候,他还为一些分外事跑前跑后,忙个不停。稽查支队附近的居民马大爷因为心脏病在上海住院。出院后他发现在铜陵买不到在上海用的治疗心脏病的药物,上网买又担心买到假药,于是来到稽查支队“求医问药”。马国新与生产厂家、批发企业、零售药店多方联系后,为老人解决了这一难题。现在,马大爷路过稽查支队时,常常上楼来看看马国新,把自己听说的某种治疗白血病的“土方子”介绍给他,建议他试试。

  5年来,一个月一次血液检查,半年一次骨髓穿刺,马国新都是一个人坐车到合肥的医院。他从不让妻子和女儿陪伴自己去医院,担心她们有“心理阴影”,担心她们的眼泪会让自己“意志不坚定”——“我是男人嘛,就应该顶起一片天。”

  2013年5月10日,铜陵市局成立“铜陵好人”马国新食品药品科普志愿者服务队。在当天的现场招募活动中,来自铜陵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60多名志愿者加入服务队。

  “现在不是都在提倡正能量吗,我觉得马副支队传递给我们的,就是一种正能量。”铜陵市局的“80后”程莉莎对记者说。(本报记者  王春梅  孙斌园)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