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与"加工" 两种专业村模式前路各异
有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家种中药材面积已达700万亩,品种达470余种,30余个省、市均建有中药材基地,一大批民族中药得到开发,GAP、GMP、GSP全面启动,围绕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的中药材基地、中药材专业户和各类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的专业村更是难以计数。可以说,正是这些灿若星辰的中药材专业村推动了中药市场的发展,其生存和发展直接影响到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种植专业村得到肯定
由野生到家种,中药材走过了几千年的漫漫长路。上世纪80年代是中药材种植业的一个阶段性起点,农民掌握了土地经营权,中药材市场迅速发展。随着国际、国内需求的增加,不菲的中药材价格让本不富裕的农民尝到了甜头,有了“要发财种药材”的说法。
在高价刺激下,围绕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种植潮迅速升温,中药材由零星种植逐渐发展成整村种植。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仅亳州市场周围的中药材种植专业村就达360余个。在亳州,提起张庄村没有多少人知道,但牡丹村几乎是家喻户晓,牡丹村已成为张庄的代名词。据该村村主任张克法介绍:张庄村距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不足6公里,全村1,300余人约1,700亩地,实际上就是1,700亩牡丹。牡丹是多年生品种,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套种。由于牡丹行距较宽(约160厘米),依其生长习性(即1~7月生长,8~12月份休眠)完全可以套种其他中药材,像白术、桔梗、丹参、菊花等。比如,第一年牡丹育苗,一亩可以产苗50万株(投种子约250公斤~300公斤),牡丹苗市场价格以0.03元/株计算,一亩即可产生15,000元的收入;第二年移栽套种,第三年仍可以套种。张克法说,在种植中摸索,在摸索中种植,逐渐掌握其规律,互相学习,相互介绍经验,总结出其中的技术性因素,这就是中药材种植专业村存在的根本。199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考察该村后指出:牡丹村模式值得推广。
在山东沂蒙山区,蒙阴坦埠镇代家村同样拥有中药材专业村之称。尽管这里没有中药材专业市场,但在中药材种植发起人代彦举的带领下,药农们通过跑市场、选品种、找销路,引来韩国客商直接到村上订货,全村走上了致富之路。这里种植的桔梗根粗、条白、色嫩,备受韩商喜爱。桔梗是药食两用品种,蒙阴既没有市场优势,更无平原的深厚土壤,产品品质方面没有优势。但当地药农通过育苗、移栽、割苗等一系列的技术革新,使产品质量达到出品标准。他们总结的桔梗种植技术特点是:深翻土壤30厘米以上,施足底肥育苗,每亩用种8公斤~10公斤;选苗移栽,将选好的无杈桔梗按株行距5厘米~10厘米、呈65度~70度的角斜栽;谷雨前后割一次苗,防止倒伏从而提高产量。
类似的中药材种植专业村在全国比比皆是。在中国经济与世界全面接轨的同时,中药材种植GAP规范无疑为中药材种植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但怎样规范种植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据报道,截至今年年初,全国先后有了两批国家认证的中药材GAP基地,种植品种不足20个,面积也不足万亩,均需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而要使全国约700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均达到GAP规范,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业内人士认为,参照各地现有的中药材种植专业村来制订规范,让种植基地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可保证中药材GAP的全面推进,并能给国家节约大笔认证资金;各地政府应组织中药材种植大户或村组代表,给予中药材GAP种植规范相关知识的培训,让学员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规范种植。
加工专业村处境尴尬
一直以来,中药材加工是一个传统行业,中药材加工专业村是围绕中药材市场建立,专业从事中药材炮制、加工的村庄。从中药材原材料到饮片的加工过程,不仅要有一定的技术,还要经过一系列繁琐而复杂的工序,像浸泡、切制、晾晒、筛拣、分装等,有的还要经过熏蒸等特殊环节。2003年以前的中药材饮片基本上是依靠无数个体散户运用传统刀工或小型机械进行加工,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
“非典”之后,全国各地市场陆续启动整顿假劣药材的行动。管理部门制定药品管理法,严禁各药材市场出售中药饮片。由于饮片经营的利润最大,一纸禁令不仅使药材经营者失去了很大一部分利益来源,也意味着中药材加工村不能加工饮片,而改由工厂进行机械化加工。
亳州市场周围现有经批准的50余家中药饮片厂,但进行生产的只有20家左右,大部分饮片厂都处于闲置状态。实际上,亳州市场周围仍存在相当数量的中药材加工专业村,运用传统方法进行加工和生产,以供应中药材饮片厂的生产所需和市场上个体散户的饮片销售,如白芍加工村、牡丹加工村、黄芪加工村、生地加工村、丹参加工村等。据亳州药材市场附近丹参加工村的余老板介绍,该村已有十几年的丹参加工历史,差不多是家家加工,全家大小齐上阵,从凌晨2点开始,一天仅能加工七八百公斤。整个加工过程包括十几个小时的浸泡、控干水分、打片、晾晒、熏蒸等,最后还要根据饮片大小进行分级才能销售给用户。余老板说,在加工中摸索学习,在学习中掌握技术,村里人总结最佳浸泡、切片时间、如何清除杂质、怎样应用机械、如何保管和贮存等内容。
在饮片业,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的传统加工方法、缺乏技术标准和不需要大量劳力的机械化生产目前同时存在。在夹缝中生存的中药材加工村期盼有一个合法的身份来扩大生产规模,他们所掌握的加工技术中既有对传统精华的继承,也有自己的经验总结,这对中药材加工技术的规范化有着积极的意义。当地政府应适时引导、带动,开展培训,让中药材加工村的经验技术结合现代规范得以推广,找到中药材加工业的出路。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