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折,不宜轻舞的双刃剑

  • 作者:杨素雅、姜秀敏等
  • 来源:化妆品报
  • 2014-09-06 10:39

     经销商提出“价格空档” 
    
    在2003年《化妆品报》全国部分优秀商企对化妆品市场进行岁末盘点时,大家不约而同的反映了2003年市场上的一个现象----终端市场价格战。 
    “今年洗化市场价格普遍往下走,是因为买赠对消费者来说已经没有吸引力,所以商家才大打价格战。”湖北黄石市华英日化经理华克亮总结2003年化妆品价格走势时说。 
    买赠,在终端竞争上的实力已非常薄弱,无法吸引顾客成为不争的事实。“顾客不认同买赠,是因为大多数顾客认为商家已经把赠品的成本算进商品单价中,不存在实际优惠,相比之下,他们更认同打折。”这是陕西咸阳市晶众家乐洗化课长王琰对消费者的分析。 
    陕西咸阳新蓓蕾化妆品洗涤公司代理联合利华、丽花丝宝、上海强生、广州宝洁、上海旁氏、东洋之花等品牌,在咸阳化妆品界具有相当实力。2003年10月下旬,新蓓蕾公司经理李先龙第一次向记者提出了“价格空档”的概念:“打折的确能为商品带来短暂的销售高潮,但当它价格还原的时候,产品原价和促销价之间形成的价格空档,会在市场上留下较长时间的不适应期,表现为:
    一、销售额明显下降;
    二、价格难以回升;
    三、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打折。为了填补销售量上的损失,经销商和零售商只好拿出厂家返点的一部分利润,取一个中间价弥补消费者对价格上的不适应。但是消费者对品牌印象的变坏该如何改善?” 
    
     有多少人接受价格空档? 
    
    近日,本报记者对长春、乌鲁木齐、北京等地的200余名消费者进行了随机调查。接受价格空档的比率分别为:长春30%,乌鲁木齐70%,北京87%;对价格空档表示无所谓为:长春40%,乌鲁木齐5%;明确表示不接受价格空档的为:长春30%,乌鲁木齐25%,北京13%。由此得出,目前明确反对价格空档的消费者仅占少数,但是调查中表示“10-20元”为理想价格空档的消费者,均占接受价格空档总人数的70%左右。 
    乌鲁木齐的消费者认为“如果价格空档太大,他们会对该产品的质量产生怀疑,以至于从不相信到不买”;长春消费者认为“价格空档过大,他们有可能因此更换自己使用的化妆品品牌”;北京的消费者会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思考,商家让利的这种产品真正价值是多少,为什么会与平常差价甚远,而恢复正常价格后,消费者又会考虑商家能在节假日期间将价格大幅度下调,平时购买就显得不划算,或是等到再次下调的时候购买此产品,导致该产品销售下降。 
    打折,本是商家给消费者让利的一种形式,消费者像是被终端竞争宠坏了的孩子,有诸多的疑问,渴望商家给出更多的让步。 
    在北京,消费者之所以出现价格空档区间的矛盾,是消费者认为好产品一般不会大幅度降价,甚至根本不降价;在长春,使用了两年某护肤品牌的李女士,因为该品牌没有上次购买的优惠价格,临时改用了另一个品牌;在乌鲁木齐,许多消费者对打折的品牌质量置疑,转而购买其他同价格的同类产品。 
    
     价格战为中、小企业带来什么? 
    
    以宝洁的飘柔降价30%为标志,2003年化妆品市场价格战,以洗发水、牙膏等产品尤为突出。“大多数洗化产品价格下跌2-3个点”。2003年9月记者在黄石市上窑批发市场采访二线洗发水品牌情况时,许多代理商向记者反映二线洗发水的路子越来越难走,价格战让他们吃不消,与去年同期相比仅拉芳、雨洁、蒂花之秀销售趋于上升或平稳状态,另有一些品牌甚至出现“去年平均10-20万/月,今年1-2元/月”的现象。 
    道理很简单,“如果有200ml,9.9元/瓶的飘柔和200ml,9.9元/瓶的拉芳摆在我面前,我肯定选择飘柔。”武汉某广告公司邢小姐十分中肯的说。 
    由于中、小品牌在今年的市场上销量和促销都跟不上宝洁、联合利华等一线品牌,因此“不敢引进中、小品牌”、“重点放在做大做强宝洁、联合利华产品”、“依托宝洁、联合利华等大型厂家,淘汰许多单品”等等成为了岁末盘点时,零售商企2004年的工作重点。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市场竞争的真理,价格战是一把双刃剑,在厂家索取短暂利益的时候,不觉中损害了合作者的利益,不觉中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了怀疑。竞争对手的路难走了,一旦离开这个竞争舞台,没有配角的舞台,主角也显得暗淡。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